住平房的人家,都有一道圍牆或板杖子,圈著-個院子和一戶姓氏。然而卻圈不住相互串門覓食的雞鴨鵝狗,更隔不開鄰裡的親密關系。一個幾十平米的落腳之地,承載一個家庭幾代人的回憶,有些往事雖被家庭成員帶到了遠方,但記憶不會像斑駁的牆皮剝在歲月的角落。
住平房的人,鄰居之間沒有生疏、距離和冷漠。隔牆遞過來兩棵大蔥或一碗餃子,都是在傳遞一份溫暖的情愫。大人不在家時,不必擔心孩子放學回家會餓肚子,打雷下雨會害怕,會沒地方去。那時,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被人們演繹得名副其實。
清晨,人們被清脆的雞鳴喚醒,然後家家戶戶的煙囪就會接二連三飄起縷縷淡白色的炊煙。冬天,平房裡雖沒暖氣設施,但家家有火爐和火牆,火爐內燒著木拌,火焰輕輕地舔著爐蓋,寒氣被趕到玻璃窗上,變成了美妙的霜花。再寒的天,坐在火爐上面的壺水要是燒開了,噴出了熱氣,整個屋子就都暖和了。在那個徐徐散發熱量的火爐上,可以烤乾糧和土豆,也可以煮一小鐵鍋米粥。那咕嘟咕嘟的聲音悅耳溫馨,那散發熱氣的鍋裡仿佛煮的不是啥誘人的美味,而是一段溫暖的時光。
那時平房的屋四周和棚頂都用舊報紙來糊,雖然目地是防灰塵,但也有誘人讀報的成份,上面那些國家大事政治氣候風土人情各類新聞等萬花筒般展現於人眼前和頭頂。厚厚的土牆糊上薄薄的報紙,給孩子們打開的是一扇扇可以看到世界的窗口,放飛了他們的想象。
住平房的人家,菜窖是絕對不可缺少的。雖然蘿卜、白菜、大蔥這幾樣菜顯得單一,但卻是漫長冬天的主要蔬菜。屋內還有專儲藏土豆的窖,那滿滿的一窖土豆可以夠一家人和牲畜吃一冬天,還能剩下許多用於春天做種子。菜窖雖小,卻是全家的菜市場。窖內雖品種不多,卻裝著一個綠色的季節。
吃飯用的是炕桌,一種木匠手工制作的桌子,大多用榆木和紅松做原料。桌上的花紋清晰,記載著木頭的質地和桌子的年齡。那種炕桌除了全家人每天圍在它四周吃飯外,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孩子們趴在上面寫作業。無數個星期天和寒暑假,我們伏在那張四四方方的木桌上,一筆一劃寫著四四方方的方塊字,那一本本作業成為我們日後通向大學的一塊塊鋪路石。
平房裡長大的孩子,因為很少有獨生子女,所以從不嬌生慣養。幾乎沒有啥零食吃,平時連苹果和糖塊也不是可以隨便吃到。游戲雖然單調,卻因為參與的孩子多而充滿了快樂。男孩子『扇啪嘰』、『打衝鋒仗』,女孩子『跳猴皮筋』或『跳格』等簡單的游戲,快樂了童年、鍛煉了身體、開啟了智力。
在平房裡過年,被爆竹炸響的除夕夜格外熱鬧,小院被紅燈和冰燈映得通明,孩子們拎著各式各樣的小燈籠挨家傳送著新年的問候。熱鬧人家的屋內,男女老少圍坐著,聽會講故事的老人講著南朝與北國、《聊齋》與《西游》…… 如今,平房越來越少了,故鄉曾住過的平房也永遠消失了,那些在純朴的平房裡發生的那些往事,那些蘊含融洽和溫馨的親情,只有去記憶中搜尋。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