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汁兒不是豆漿的親戚,你喝一口就會知道這兩樣東西就算放到攪拌機裡攪上一百遍,也寫不到一個戶口本裡。
外地人喝第一口豆汁兒顯少有不吐的,咽下去的我欣賞你處變不驚的態度,再來一口的我敬你是一條好漢。
但這種奇特味道的食品,諸如榴蓮、納豆、臭豆腐以及一些以發霉著稱的奶酪等等,誰的蜜糖,誰的砒霜,都不一定。
說到愛豆汁兒的人,很多人都會先想到老捨,老捨曾笑談自己長著愛喝豆汁兒的腦袋。
胡金銓研讀老捨的作品,在序言中就說:要憑什麼『資格』纔配談老捨呢?依我看,先要能喝『豆汁兒』。能喝『豆汁兒』纔能體會出老捨作品裡的趣味。
我也因書生奇,第一次進京便直奔老北京的豆汁兒攤,但當這碗泛著綠光、冒著細密小泡,小風一吹,那餿臭味撲面而來的東西擺在我面前時,我不但根本不相信它跟綠豆有關系,我甚至不相信它跟食品有關系。
結果我當然是喝了,當人類祖先走出非洲的那一刻,好奇心的基因已經深埋在我們體內,真是難以抗拒。
孩子充滿好奇心,我們都深有感觸,尤其是那些常被十萬個為什麼折磨的家長。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好奇心似乎跟年齡呈現反比。
這不是說你不再對一些事情問為什麼那麼簡單,而是滲透在你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你可能很難接受一個新的社交軟件,總愛回放一些老歌,從來不去讀陌生領域的新書,甚至不買跟以前不太一樣的生活用品。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處在一個封閉的系統裡,按照自己的習慣生活,一旦跳出這個舒適圈,你就會覺得受到了外來物種的侵擾,甚至面對諸多困難,只好又縮回自己的圈子內。
有人說好奇心是推動科學、藝術乃至商業世界發展的原動力之一,簡單從個人角度來講,保持好奇心意味著你能夠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不固步自封,積極探索新的領域,世界也會不斷擴大,至少可以讓你不至於和這個世界離得太遠。
常聽到一些人感慨,人老了就會被社會淘汰了,其實這個時代發展飛速,沒有多少人是站在潮頭的弄潮兒,但保持好奇心是對待平凡生活的制勝法寶。
在日本有一位女攝影師,她71歲重新投入工作,86歲戀愛,96歲失戀。
97歲時她摔成骨折,入院後就在護士的驚訝中元氣滿滿的開始康復訓練,隨後出版了一本自傳《97歲的好奇心女孩》。
這不是她人生的總結,而是新的開始,好奇心女孩依舊走在別人眼中的奇跡之路。103歲時她拿下『攝影界奧斯卡』——露西獎終身成就獎,登上紐約時報。
她就是?本恆子,她說:『我覺得總有想見的人,總有想去的地方,哪還有工夫去死呀!想做什麼就去做,只要好奇心還在,無論多少歲總是能有新的開始。』
寫到這兒,你還記得前面的豆汁兒嗎?這跟好奇心有什麼關系?其實,好奇心是可以被培養被鍛煉的,當你覺得生活似乎有些平鋪直敘,又懶於做大的探索,不妨從嘗試一種不那麼大眾的食品這種小事開始。
譬如豆汁兒,譬如榴蓮等等。它們有可能為你打開一個全新的美食世界,也有可能為你提供一段難忘的人生經歷。
像我永遠記得喝第一口豆汁兒的場景,那時候我跟一位外國友人一起在北京旅行,他只喝了一小口就吐了出來,驚訝的問我,你確定這個東西沒壞?
本著不能給祖國美食丟臉的強大精神支橕,我壓制住胃裡的翻江倒海,淡定的說,這就是老北京勞苦大眾的味道,喝慣了有一種獨特的甜味,就像是法國的藍紋奶酪,雖然在有些人眼裡就是發霉食品,但卻是癡迷者的珍寶。
友人贊同,並勇於嘗試,努力在酸臭中發現酸香。
如果可以,對這個世界,讓我們像孩子一樣多問幾個為什麼吧,保持你對世界的好奇。不管何時,當我們被問想對這個世界說點什麼的時候,我希望能給出和霍金一樣的答案——wow。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