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
——寫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伊春三周年之際
本報記者 呂守民 李敬澤 田鳳嬌
編者按:2016年5月23日,是一個載入伊春發展史冊的日子。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首站來到伊春,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等一系列重要指示,作出了『書寫好林區轉型發展新篇章、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的殷切囑托,描繪了『伊春、伊春,柳暗花明又一「春」』的光明前景。時光流轉,初心不改。總書記的囑托,已深深融入林都大地奮斗的底色。三年來,市委市政府帶領林區廣大乾部職工群眾,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特別是對伊春提出的特指要求,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弘揚馬永順精神,上下同心、感恩奮進,各項事業取得新成績,奮力開創伊春高質量轉型發展新局面,向黨中央和總書記交上了一份沈甸甸的奮斗答卷。歷史的意義,常常在回望與對照中更加明晰。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伊春三周年前夕,本報記者踏訪林都大地,傾聽群眾心聲,感受喜人變化,采寫了『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長篇通訊,向總書記匯報,向全市人民匯報。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帶著對林區人民的深情厚誼和深切牽掛,踏上了這片充滿希望的綠海。
2016年5月23日,那一天,從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到友好萬畝藍莓產業園;從上甘嶺林業局紅松林深處,到溪水經營所林場老職工劉養順家……習近平總書記串串腳步,步步情牽;綿綿厚望,念念於心。每一個動情的畫面,每一句深情的囑托,都牢牢定格在林區兒女的內心深處,深深鐫刻在林都大地上。
在伊春視察時,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叮囑要『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三年來,全市上下牢記囑托,攻堅克難,通過『大轉型、大改革』,林都大地到處呈現出生機盎然的景象。
伊春林區,又迎來一個嶄新的春天!
深化改革釋放活力
新時代裡,唯改革者強,唯改革者進,唯改革者勝!
如何把黨中央和省委的改革舉措落地落實?如何把頂層設計和我市實際有機結合?如何制定伊春林區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線圖?
萬山磅礡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三年來,我市以國有林區改革為突破,以前所未有的擔當、創新的思路方法全面深化改革。以總書記視察伊春時『讓伊春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殷殷囑托為統領,認真貫徹落實中央6號文件和省委36號文件精神,堅持先行先試,組建了伊春林業發展集團和旅游集團,為推進國有林區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進行了有益探索,奠定了基礎。統籌謀劃推進國有林區改革、地方機構改革、行政區劃改革,分別制定了『三大改革』總體方案,完成了林區改革頂層設計。
2018年10月21日,黑龍江伊春森工集團掛牌成立,林區延續半個多世紀的『政企合一』體制破冰。今年2月26日,森工集團17個公益類子公司全部成立、模擬運行,母子公司體系初步形成;
嚴格執行地方機構改革限額要求,市直黨政機構撤銷17個、整合5個、新組建7個;市直事業單位改革調整到29個,市轄區事業單位實現了機構、編制雙減10%;
按照生態優先、精減高效原則推進行政區劃改革。統籌推進其他各項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在改革中探索、體制創新邁出了堅實步伐。
『河出潼關,因有太華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風回三峽,因有巫山為隔而風力益增其怒號。』改革發展從無坦途,困難不會讓我們止步,只會讓我們更加強大。只要我們方向正確,總能找到自身發展的優勢,總能實現化蛹成蝶的蛻變。
在改革進入啃硬骨頭、攻城拔寨的衝刺期,趙萬山書記多次在市委常委會議上、深改會議裡、調研途中強調,『要堅定不移把伊春改革推向深入,統籌推進「大轉型、大改革」,抓好國有林區改革、地方機構改革、行政區劃改革的「施工」。要以精細化的態度,發揚「工匠」精神,做到掌握情況要細,分析問題要細,制定方案要細,措施配套要細、工作落實要細,抓好改革任務的落實。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主動化解各種矛盾和問題。要以改革的新姿態,迎接挑戰,奮勇搏擊,不斷做實改革舉措、釋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紮實走好改革每一步。』
伊春森工集團作為伊春國有林區深化改革的『第一塊試驗田』,能否取得成功,不僅關系到伊春國有林區『四分開』的成效,更關系到伊春國有林區改革的成敗。
伊春森工集團認真貫徹落實市委書記趙萬山提出的『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增強國有企業內生動力和活力』的要求,系統謀劃、重點突破、協調推進,在構建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創新經營管理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有益探索和實踐,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和可復制的經驗,一個『產權明晰、權責明確、政企分開、管理科學』的現代企業制度正在逐漸清晰。伊春森工集團及林業局公司從改制『破題』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序推進,實現了從『政企合一』到『有限責任公司』的『華麗轉身』。如今,破冰前進的伊春森工集團,在緊盯保護培育森林資源主責主業的同時,按照『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發展思路,正努力構建組團經營、集群開發、多業並舉、多元發展的產業格局,朝著國有林區『旗艦型』企業、伊春綠色轉型發展的『戰斗集群』闊步前進!
改革時期,捷報頻傳、喜事連連。2018年,建龍西鋼成功破產重整,實現產值102億元、利稅9.6億元。今年4月份,建龍西鋼再次實現新突破,實現經營利潤2.2億元。這一重大改革成果,再次令林區人民為之振奮和鼓舞。
市長韓庫在推進建龍西鋼發展專班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認真落實書記專題辦公會議精神,克服困難、各負其責,在規定時間范圍內解決問題,以務實作風、高效服務全力推動企業項目建設,助力企業加快發展。』
西鋼走過了不平凡的52年,經歷了輝煌、坎坷、曲折、艱難和一些磨煉。相信,重整後,企業必將煥發新生,重振雄風,挺起鋼鐵脊梁!
改革,總是要伴隨著陣痛,要想在轉型期抽絲剝繭,就要認清大勢,順勢而為,逆勢而上。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林區轉型發展既要保護好生態,也要保障好民生』等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三年來,我市始終把保護和經營森林資源、改善和保障民生、增強林業發展活力作為改革的落腳點和出發點,在改革中保生態、促發展、惠民生。
嚴管森林資源不放松,突出治理林地『三亂』,落實防火、防墾、防盜、防掠青措施,嚴厲打擊涉林違法行為,恢復林地170.7公頃,連續15年未發生重大森林火災。推進自然保護區建設,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處,4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晉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完成了《黑龍江茅蘭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條例》首部地方立法。突出抓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空氣質量綜合指數位居全省前列。落實『河長制』,嚴守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開展第二輪森林資產及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嚴格執行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生態價值觀更加深入人心。2018年底,森林資源總面積保持在392萬公頃以上,森林覆被率保持在84.7%以上,活立木總蓄積達3.4841億立方米。伊春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改革紅利逐漸釋放。幸福城市,幸福在哪裡?它藏在老百姓的日子裡,綻放在老百姓的笑臉上……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改變了上甘嶺溪水經營所劉養順一家人的生活。他們做夢都沒有想到,已經67歲的人,還開起了農家樂。三年來,年均接待游客1萬餘人、營業額28萬元、純收入12萬元左右。如今,溪水農家樂一條街已經發展到16家,越來越多的溪水人像劉養順一樣,找到了他們自己的『金山銀山』。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短短幾年時間,嘉蔭縣滬嘉鄉黎明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700元增長到10899元,該村也由省級重點貧困村搖身一變,成為市級文明村標兵。我市把脫貧攻堅作為『天字號』民生工程,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3億元,發展扶貧產業項目71個,市本級投入設施扶貧資金1.2億元,推進『三通三有』建設,24個省、市級貧困村全部出列,嘉蔭和南岔貧困人口整體脫貧,貧困發生率降至0.48%。
兩次榮獲幸福城市稱號的伊春『三城同創』,相繼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殊榮,第二次捧回全國平安建設最高榮譽『長安杯』,順利通過國家衛生城市復審,成為全省唯一擁有三塊金字招牌的地級市。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三年來,我市突出轉型發展民生為要,公共財政支出重點向民生領域傾斜,支出比例由2015年的75%提高到85%。住房、上學、看病、就業、出行、增收……一系列民生政策的爭取與落實,讓林區人民充分感受到了幸福的時代內涵。
綠色轉型釋放活力
巍巍興安活力湧動,莽莽林海綠滿家園。
三年前的今天,習近平總書記在伊春視察時說:『你們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有了認識和詮釋,感到你們找對了道路,我就放心了。停止采伐了,林業產業並不是衰落了,也不是走入低谷了,而是伊春、伊春,柳暗花明又一「春」。希望你們再接再厲,繼續努力,書寫好林區轉型發展新篇章,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
殷殷囑托,綿綿厚望,化為奮勇向前的無窮力量。如今,在青山綠水間、冰天雪地中,勤勞智慧的林區人民繪就出一幅幅波瀾壯闊的林區轉型發展畫卷。
三年來,我市加快轉方式調結構,綠色生態產業體系初步構建。圍繞打造『兩座金山銀山』,以做好『三篇大文章』為引領,加快壯大森林生態旅游、森林食品、林都北藥、木業加工、綠色礦山『五大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到47.6%,比2016年提高了7.2個百分點。
我市始終把生態作為發展的『根』和『魂』,在綠水青山、冰天雪地中,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旅游強市』戰略,加快森林生態旅游名城建設。
『水在城中繞、城在林中建、人在綠中行』,這裡是鐵力林業局公司的優美旅游環境。他們先後打造滑雪民俗游、漂流賞花游、鐵林紅色之旅等多條精品線路,策劃了以『林都伊春·魅力鐵林』為主題的冰雪歡樂季,推出了極寒CS、冰雪狂歡、魅力雪雕、冰雪盛宴、年豬祈福和尋愛之旅六大誘惑,開通玩轉小黑河民俗村、穿越冰雪森林、覽勝日峰奇觀和再現紅色記憶四條冬季旅游經典路線。
玩冰戲雪運動、民俗美食文化、攝影徒步體驗、娛雪親子研學更是冬季旅游之精品。美溪『喊山』節、湯旺河『林海奇石歡樂冰雪節』、金山屯『冰湖雪村』等等,盡顯林區特色的冰雪歡樂季『嗨翻』整個冬季。
昔日山間回響的伐木聲,變成了今朝游客的歡聲笑語。2018年全市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比2015年翻了一番多。
伊春榮獲『十大最美徒步城市』和『十大最美徒步路線』兩項大獎,被評為全域旅游示范區最具影響力城市,躋身中國冰雪旅游城市目的地排行榜前十位,榮膺『向全球游客推薦的生態旅游目的地』,榮獲『中國最具潛力避暑旅游城市』『十佳魅力中國城』等殊榮。隨著森林生態旅游業加快發展,產品不斷豐富、業態日益多元,知名度、美譽度持續提昇,伊春取得了第二屆全省旅發大會承辦權。
牢記囑托,奮力前行。走進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到處充滿著蓬勃向上的力量。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軍興奮地對記者說:『2016年總書記到伊春視察的第一站就是我們經開區。總書記特別關注林區轉型發展,這對於我們來說是莫大的鼓舞和鞭策。雖然僅僅三年時間,但生態經濟開發區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三年來,經開區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思想為指導,以打造『原生態森林食品』品牌為重點,集中力量推進森林食品加工類大項目、好項目。2018年,經開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4.2億元、銷售收入16.2億元、工業增加值3億元、稅收1958萬元,同比2016年分別增長30%、36%、28%、33%,形成了以森林食品加工為主導的綠色生態產業格局。
好山好水好空氣賦予了我市森林食品獨特品質,百年紅松籽、天然樺樹汁、寒地野藍莓、有機黑木耳、時令山野菜、高鍶礦泉水、寶宇森林豬、黑蜂椴蜜汁、伊林飛嶺雞、道地雙五味『十大特色物產』,以其天然、有機、健康、高品質而著稱,已唱響大江南北。沈香玉石紅瑪瑙、雪蛤貂皮靈芝草、寶中之寶空氣好更是伊春之寶,『中國森林食品之都』正揚帆起航!
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春天裡,記者來到南岔『森林百草園』,4000多畝長勢喜人的北藥幼苗,無論是解毒止咳的返魂草、清熱瀉火的黃芩,還是止咳宣肺的桔梗、解表發汗的防風,每一顆幼苗都承載著北藥基地新的希望。
一頭是基地,另一頭是藥企。在格潤藥業子公司——伊春林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吊塔林立,項目施工人員正在緊鑼密鼓地施工。2018年,該公司的兩項重要技改項目——植物提取和經典名方均在順利實施中,其中植物提取車間現已投產,不僅可以日產2000噸提取物,實現年產值5.2億元,還可富裕種植北藥農戶的錢口袋。新建經典名方車間預計在2019年底完成,建成以後預計可年產經典名方顆粒劑1000噸,為推動公司技術轉型和南岔區高質量發展添加了『一劑良藥』。
湯旺河、紅星、南岔、鐵力林業局公司4個『森林百草園』和金南公路北藥產業帶規模逐步擴大,葵花、格潤、金北藥等規上藥企2018年實現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32%,企業加工能力持續提昇。目前,正在加快標准化藥材基地建設,推動大型藥企與本土藥企合作,對接資本市場,不斷提高市場競爭力,『中國林都北藥之鄉』正在名副其實。
2016年5月23日,一個讓張桂俠永遠難忘的日子。這一天,習近平總書記到伊春視察,看了『北沈香』的產品後,贊許有加,『北沈香』名聲大振。三年來,張桂俠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等重要指示精神,將公司打造成為『木藝+文化+旅游+研學』多業態融合的綜合體經濟發展模式,建設『永達木藝文化旅游研學體驗基地』項目,構建起一個多業並舉、多業繁榮的產業綜合體,為我市綠色轉型發展,人員就業安置作出巨大貢獻。
走進美江木藝公司,就如同走進了藝術的殿堂。制作精良的木拼畫、惟妙惟肖的根雕、造型別致的樹瘤工藝產品,一件件精美的木制工藝品,令人目不暇接。『我們將打造集參觀、購物、餐飲、住宿、休閑為一體的木藝文化旅游創意園,讓游客來這裡體驗森林文化創意、體驗民族工藝、田園樂居民俗民宿、特色餐飲。』王美江向記者介紹。
隨著光明、永達、美江等木藝企業開發新品,龍頭牽動作用逐步增強,全市家具和木藝行業產值分別同比增長4%和8.3%,『中國實木家具之鄉』『中國木藝之鄉』正在名震全國。
從千山含黛到萬裡雪飄,從爐火交融到萬家暖流,在小興安嶺冬日的記憶中,寒冷的氣候條件讓『嚴寒』與『供暖』相伴相生,而在寒冬中為百姓守護『溫暖』的是一支默默奉獻、鏖戰不息的隊伍——華能伊春熱電。作為駐地央企,華能伊春熱電認真履行社會責任,堅持發展與節能減排、環境保護並重,保發電、保供熱、保生態,努力實現自然生態與工業文明的和諧統一。這顆璀璨明珠,正向著綠色發展、清潔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繼續揚帆奮進,將一如既往地為千家萬戶送去光明,送去暖流。去年,華能熱電發電和供熱量雙增,實現產值12億元、利稅2.3億元。
如何加快實現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關鍵的關鍵是抓生態產業項目建設。
今年我市有15個重點項目列入全省『百大項目』中,總投資170.37億元,2019年計劃投資26.28億元。
日前,記者在伊春林都民用機場改擴建工程指揮部了解到,機場改擴建工程正穩步推進,臨時航站樓建設工作預計於今年5月份竣工並投入使用。民航專業工程及非民航工程配套工程預計今年9月末全部完工;航站樓工程預計明年完工並交付使用。
突出抓好大通道建設,加快推動時速250公裡雙線鐵力至伊春高速鐵路開工建設。未來,林區人民將與全國人民一道進入高鐵時代。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建龍西鋼140萬噸焦化工程、高標准農田建設打捆項目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產業項目將在伊春落地生根。
『生態旅游·伊春號』大連北至伊春(K1021/1022次)旅游文化列車,於今年4月18日冠名運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我市特色旅游,進一步提昇我市旅游在吉林和遼寧兩省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預熱第二屆全省旅發大會。
三年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和鼓舞下,全市各地加快綠色轉型發展的大潮如同滾滾洪流奔湧向前,一浪高過一浪。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伊春、伊春,柳暗花明又一「春」!』
創新創業釋放活力
『科技創新,就像撬動地球的杠杆,總能創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跡。』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大會上講話中提出的觀點。那麼,如何轉方式調結構,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邁進新時代高質量發展,最終要靠創新引領。
伊春光明,款款深情。光明集團作為我市家具業龍頭企業,加快調整創新步伐,積極推進企業轉型昇級,實現產品精品化和多樣化,營銷精准化和多元化,生產智能化和協作化,管理科學化和高效化。如今,通過加快新產品開發、生產智能家具、線上線下銷售,實行全渠道營銷等方式,光明作為我市重要的『原字號』『老字號』企業正在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日前,記者來到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選礦廠,站在距離地面約10米高的大型球磨機平臺上看到,各項大型機械設備正在緊張生產。選礦廠副廠長劉金浪告訴記者:『鹿鳴鉬礦始終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始終堅持走自主創新、持續創新的發展道路,以「精耕細作」為工作原則,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力度,努力把鉬礦打造成一個設備大型化、控制數字化、運轉高效化、管理先進化、資源集約化、礦山花園化的國際一流礦山。』伊春鹿鳴礦業有限公司作為國內特大型有色金屬礦山企業,2018年實現產值21億元,利稅11億元。今年1—4月份實現產銷兩旺,銷售收入9.43億元,利稅6.58億元。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創新最關鍵的因素。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纔。針對習近平總書記為我省診出的『創新人纔偏少』癥結,我市著眼於破解人纔『短板』,初步形成了『1+8』人纔政策體系。堅持黨管獎勵激勵,評選表彰激勵人纔。依托大學生創業孵化園、創業孵化基地,吸納聚集大學生創業,目前已累計入駐企業63家。堅持每年為符合條件的大學生創業者無償發放創業種子資金,進一步激發大學生的創業熱情。率先在全省提出並建立人纔驛站4個,構建柔性引纔新載體,與中國農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院所合作共建研發中心、實訓基地及各類平臺聯盟13個,整合科技示范基地15個,柔性引進省內外高校院所專家學者800餘人。三年來,全市共引進4763名大學畢業生。
我市高度重視人纔工作,關心人纔,愛護人纔,並於去年召開了首屆人纔科技創新驅動轉型發展大會和伊春市人纔頒獎盛會,表彰『林都精英』等各類人纔121名,頒發『科學技術進步獎』33個。同時,大力推進『駐巢引鳳』工作,目前,已盤活閑置辦公用房,利用市林乾校原有學員宿捨樓,改造市級人纔公寓,為人纔安心工作打造溫馨的『家』。
人纔和創新最終離不開教育的進步!
市一中辦學實力不斷增強,不僅躋身於全省名校的行列,而且將名校的品牌進一步鑄牢。三年來,重本入段率由2015年的60.1%上昇到2018年的80.9%;二表以上入段率由2015年的94.6%上昇到2018年的99.5%,三年來,共有9名學生被清華、北大錄取。
伊春職業學院堅持『素質為先、能力為本、實踐為重』的辦學理念,大力實施『特色立校、質量強校、和諧興校』的發展戰略,積極培育健康養老、醫療護理、生態旅游、林下經濟、礦物冶金等特色專業和特色項目,努力培養『下得去、用得上、乾得好』、具有現代工匠精神的創新創業、技術技能型人纔。三年來,共培養各類專業人纔2826人,平均就業率為87.12%,在我市各企業單位就業人數為292人,2016年、2017年為全市17個林業局公司定向培養涉林專業人纔138人。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纔。』這是一個屬於創新者、需要創新者的新時代,也是一個創新者必定能脫穎而出的新時代。只要我們激發一切創新熱情、砥礪一切創新智慧,就一定能讓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伊春老林區就一定能煥發青春活力。
優化環境釋放活力
風清氣正,優化環境,發展纔能蹄疾步穩;一心為民,踏實服務,群眾纔能擁護愛戴。
三年來,我市持續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創新創業活力不斷釋放。特別是2017年省委從省直機關抓起,部署開展機關作風整頓工作以來,我們不等不靠,在全省各地市率先開展。堅持問題導向,著力整治『慵懶散』、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開展明察暗訪761次,查處問題654個,處理823人。規范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市級行政許可43項,全面取消非行政許可類審批。推進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一網通辦、一站式服務』,市本級全部納入政務大廳,非涉密行政許可事項上網率100%,辦理環節減少492個、辦理要件減少365個,平均辦結時間縮短54.8%。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進『多證合一』『證照分離』,企業和群眾辦事更方便。到目前,全市注冊登記企業達到1萬多戶、個體工商戶4.7萬戶,分別比2015年增加3500多戶和7300多戶,為全市轉型發展釋放出更強的活力。
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按照中央、省、市關於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部署的『堅定不移重塑投資營商新環境』『辦事不求人』目標導向,確定『打基礎、促改革、重實效、求突破』的總體工作思路,為堅決打好我市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推動我市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他們依托『互聯網+政務服務』平臺,在政務服務事項流程再造的基礎上,推動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一次辦』『我幫辦』,真正做到『辦事不求人』。
『能到現場,就不坐在會場。』到基層去了解問題,到一線去推動工作,是伊春區乾部作風轉變的一個務實舉動。三年來,伊春區主要領導率先垂范,做到重大決策親自部署、重大方案親自把關、關鍵環節親自協調、落實情況親自督查,大興真抓實乾之風。針對粗虛空、懶散軟、中梗阻問題,對機關乾部工作中普遍存在的精神缺鈣、狀態不佳、標准不高、能力不足、擔當不夠、服務較差6類問題,通過下發『問題清單』,明確整改時間節點,建立個人問題臺賬。在全區機關各部門中開展了『亮身份、樹形象、提效能』活動,統一制作了黨員展示牌、去向公示牌,進一步促進黨員乾部帶頭服務群眾,公開接受群眾監督。
梧桐成林鳳來棲。三年來,坐落在伊春生態經濟開發區內的伊春鑫眾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期建設項目全面完成、黑龍江高鍶礦泉水有限責任公司實現運營投產、黑龍江品珍源食品有限公司開業運營……是什麼『引力』,讓這些實力雄厚的企業選擇這裡投資建廠?讓翠巒這座小城與『強者結交』?拉直這些問號的答案是:營商環境的不斷優化。如果說企業是一個地方發展的『金鳳凰』,那麼一個地方的政治生態、發展環境、服務質量就是鳳凰棲息的『綠色森林』。為打造適宜企業成長的『綠色發展空間』,翠巒區著力打造最強執行力,全面優化政治生態和經濟發展環境,掀起了一場深入而廣泛的『栽花植綠』行動。僅去年,這個區大力轉變乾部作風,對全區單位進行明察暗訪39次,對33人工作作風問題給予提醒談話,17人予以通報,2人給予紀律處分。同時,組織全區黨員乾部對照『四風』新表現、『三個壞把式』『五個壞作風』填寫個人『體檢單』,並建立個人臺賬,制定詳細整改措施。通過專項整治,全區逐漸形成了『為官有為、為官願為、競相作為』的為政新風,一些涉企問題得到了全面規范,不作為、亂作為、慢作為的現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推、拖、卡、拿』等問題得到了有效整治。
開通綠色通道,暖在無微不至。今年4月4日,投資人李喜運一行5人急匆匆攜帶相關材料來到嘉蔭縣行政服務中心市場監督管理局窗口辦理企業登記業務。經了解,該公司是嘉蔭縣招商引資企業,企業投資5000萬元。該企業急需拿到營業執照,於當天下午與嘉蔭縣政府簽約,由於投資人來到窗口時已經臨近中午下班時間,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窗口當即為企業開通綠色通道,提供延時服務,並安排專人提供全程『保姆式』一條龍服務。經過材料審核、錄入系統軟件,窗口工作人員利用中午休息時間,在2個小時內辦理完畢,並當場發放了企業營業執照。該公司法定代表人孫國臣拿到營業執照後,對他們熱情、周到的服務非常滿意,並表示感謝。他高興地說:『在嘉蔭辦事不求人,在這裡投資我們舒心安心!』
未來,我市將持續整頓作風優化營商環境,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以新氣象新擔當新作為擔負起高質量轉型發展重任。牢固樹立『沒有問題是最大的問題』觀念,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出臺的重塑投資營商新環境的意見,深入落實《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辦事不求人』有效落實,著力打造高效透明的政務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誠信守約的人文環境和綠水青山的生態環境。堅決治理『新官不理舊賬』,聚焦群眾最反感、市場主體最困擾、制約發展最突出的問題,持續發力,重拳整治,確保取得實效。
時間是最偉大的寫者。三年來,伊春經歷了一次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相互激蕩、觀念創新和實踐探索相互促進的變革歷程。
下面請看一組飄紅的數據:2016年,林區擺脫了停伐陣痛,經濟實現正增長。2017年,經濟向好態勢得到有效鞏固。2018年,經濟運行持續穩中向好,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74.2億元,年均增長4.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9.6%,高出全省1.7個百分點;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7.9%,高出全省4.6個百分點;市本級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5191元、15017元,年均增速6.5%和7.8%。
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不會自己出現,成功永遠屬於勇毅而篤行的人!面向未來,新時代的林區兒女正積蓄起強大的正能量,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在努力『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的偉大征程中,展現新作為,譜寫新篇章!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