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文化精英訪談錄之五
筆墨人生書香夢
——訪書法家周平
編者按:今年是伊春林區開發建設70周年和建市60周年,70年的林區開發建設,勤勞的伊春人民不僅把伊春這塊過去的荒涼之地建設成為秀美山川、更在綠色化轉型過程中踐行總書記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理論,使綠色伊春呈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的良好生態畫卷。物質文明建設讓伊春成為全國和世界聞名的『生態伊春』,而精神文明建設更是讓伊春插上飛翔的翅膀,在兩個文明建設中越飛越高。其中伊春文化、藝術界的精英們以薪火相傳的精神,構建和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他們在各自的崗位上,以先進的文化引導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以紅色的傳承培養人,通過各種藝術形式宣傳弘揚伊春精神,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譜寫伊春綠色化轉型發展的新篇章。
大森林的靈性和神奇,也造就了周平在書法藝術上的高度。三十年如一日靜心修行,使他對書法藝術的領悟達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大家知道,書法分為篆書、隸書、楷書、行書、草書這五種書體,面對書法藝術的博大精深,周平如是說:『書法藝術必須建立在國學文化的基礎之上。書法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只有與國學相輔相成,纔能彰顯其獨特的魅力』。因而周平在業餘愛生活中,刻苦鑽研學習、博覽古今經典,反復揣摩王羲之和王獻之等古代大師在書法上的用筆、章法及結構,特別是他在師承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書協培訓中心教授蔡興洲老師門下後,汲古法而融今,逐步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和格調的書法藝術之路。
觀周平書法作品,隨性中見拙朴,飄逸中見流暢,在收放中直抒胸臆,氣韻十足又充滿陽剛之氣。特別值得稱道的是,他在作品中章法的運用上,讓觀者能在其書法中體驗到字與字、行與行、印與字、印與行的疏密關系,仿佛讓我們讀到一首禪理詩。有人說:『欣賞一幅書法作品,只要觀其章法就可以看到一個人的心胸與膽識、魄力和心力』。周平正是用他對書法的理解,完美詮釋了『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章法。其中『書理出畫意』格調品味,體現了作者厚重的文化內涵和底蘊。
古詩雲:『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兩句詩從一個側面體現了周平的書法藝術人生。成為一個書法家很容易,而成為一個有『溫度』的書法家確很難。在三十多年的歲月裡,周平始終不忘初心,積極參加國家、省、市舉行的各種展覽,他以情感運筆,書寫自己的筆墨人生,作品先後獲得省、市各級展覽比賽一、二、三獎8次,通過書法作品展示伊春,宣傳伊春做出了貢獻。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社區文化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突顯其重要性。為了培養書法新人,周平經常以書法藝術志願者身份,走入社區為舉辦的各類培訓班來講課,有的人說他傻,因為作為裝修公司的老總,時間就是大筆金錢,而看到周平把大把的黃金時間用於社區的培訓上,人們很是不解。周平卻是這樣回答了人們的疑惑?一個書法藝術家,不僅要有擔當,更要有社會責任感,書法藝術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千百年來就是靠一代代書家們的薪火相傳,纔使得書法這門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獨立於世界民族藝術之林。在這樣的精神理念的支橕下,他與藝術同道們堅持送文化到基層,走部隊、下林場村屯、進工廠學校等地,為部隊戰士送去精神食糧,為人民群眾奉獻他們喜聞樂見的詩詞歌賦,用實際行動踐行藝術來源生活而又高於生活、回歸生活的初衷。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周平說,中國書法藝術源遠流長,融匯貫通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繼承和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我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為了早日達到書法藝術的至上境界,他正腳踏實地向著新的高度進發。
(記者:王志富 白鐵濱)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