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伊春新聞網  >  林海濤聲  >  網絡美文
忙 年
//story.dbw.cn  2018年02月13日 09:53:54

  我小的時候,一進臘月,就開始忙年。大人們愛說:『又進臘月門子了,離過年不遠遐了。』『不遠遐』這句土話在當時聽來習以為常,進城30多年,一到臘月,我就會想到『不遠遐』,這3個字對我來說一年比一年親切。離過年一天比一天近了,忙年的序幕越拉越大:倒爐筒子、掃塵、糊牆、穿新鞋新衣裳、磨米磨面、撒粘糕包豆包、蒸開花大饅頭、包凍餃子、裝醬油打醋、寫對聯刻掛錢、糊大紅燈籠、練大秧歌、請二人轉……

  那年月,過年有意思,忙年比過年還有意思,我忘不了忙年的一幕一幕。臘月裡,我的家鄉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小孩小孩你別哭,過年殺頭大肥豬;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快過年了,孩子們走東家串西家,誰家蒸好了粘糕、豆包、饅頭,一揭鍋,熱氣和濃雲一樣,啥也看不見,只好開門放氣。一開門,滾滾的熱氣一個勁地往外冒,孩子們一見到誰家冒熱氣就跑來了。大人說,沒有小孩子跟?絆腳混混著,過年還訕不搭的呢。

  吃飽了的孩子該聚在一塊堆兒起膩了,男孩拿一根燃燒的香,從兜裡掏出一個個小洋鞭,點燃後往沒人的地方一扔。有的孩子拿著放,手被崩黑了,崩疼了,一搓巴也沒啥事。丫頭片子掏出頭上戴的花,戴一會兒就摘下了,說留著過年前兒戴,還有的掏出紅頭繩、彩綾子互相顯擺。這幫小家伙瘋瘋鬧鬧,嘴裡一遍一遍地念叨民謠:『過年一到,丫頭要花,小子要炮,老頭要頂紅氈帽,老太太跟著瞎胡鬧……』

  年的腳步噌噌近了,忙年的鄉親們更是忙的腳打後腦勺。忙年混合,忙年有趣,忙年充實。供銷社的貨物品種太少,滿足不了遠遠近近鄉親們對年貨的需求,只好進城。小年剛過一天,也就是臘月二十四,大清早晨村裡的廣播喇叭就開始呱啦:有進城辦置年貨的沙楞(迅速)到村東頭集合,王大老板子趕車,去晚了可不等了……喇叭裡的聲音太大,震的耳根子麻木。半大小子和半大姑娘、老爺們和老娘們急忙下戧往村東頭趕,有人背著帆布包兒,裡面的空瓶子叮當響,有人手裡提溜著麻繩,還有人把三角兜搭在胳膊上……

  不大一會兒功夫,馬車周圍全是人,拉外套的是一匹棗紅馬,馬看人多了,興許知道要過年了,嘶鳴助興。淘氣的孩子躥上馬車玩耍,你碓我一拳,我給你一杵子。徐老海衝馬車上喊:『你們這些小生巴浪子都給我滾下來,沒老沒少的太不像話。』孩子們呼呼啦啦跳下了馬車,老爺們和老娘們爬上去了,車上鋪著厚厚的谷草,該上車的都上車了,擠擠插插的挺暖和,嘁嘁喳喳的挺近乎,鬧鬧哄哄的挺開心。往車上一看,紅頭巾、綠圍脖、花襖罩,紅紅火火,花花綠綠挺新鮮,像個忙年的樣兒。徐老海被逗樂了,他說這幫小老頭小老太太打扮的挺整裝,怪招人稀罕的呢。他又張羅道:『剩下的人跟我走,咱駕步量進城,二十來裡地一撒歡就到了,駕步量比坐車強,伸胳膊撂腿的一點不冷。』

  一幫人腳前腳後跟著徐老海往城裡走,馬車把行人甩的挺遠,路過一個村子,馬車轉了一個彎兒,後邊的人看見前邊坐馬車的人從車上下來了,跟在車後跺腳、抄袖、捂耳朵,慢慢騰騰地往前走。王老板子也下車了,抱著膀夾著鞭子邁四方步。徐老海比比劃劃地朝前指著說:『快看車上那些人,凍的哆哆嗦嗦受不了了,都下來了,你們看吧,沒人敢坐車了。』大伙嘻嘻哈哈,講一些笑話取樂,不大一會就追上前邊的人了。三喜子開始??:『你們這些老雜毛坐四條腿的馬車,還趕不上我們兩條腿快呢,圖個啥玩意?』車上下來的人凍的??哈哈,沒有閑心和他斗嘴,他繼續起刺兒:『你們這些老家伙享老福了,進城有車坐,趕上送親的娘家且(客)了,這回過癮了吧?』小辣椒反脣相譏:『沒人勒扯你,你還沒頭了呢。一腳沒踩住,擱哪兒蹦出來你這個不孝心的玩意?要不是大過年的,我非得罵你個六門到底!』坐車的和走路的,不知不覺一塊堆兒趕到了城裡。

  從城裡返回來是滿載而歸,一路歡歌。車上裝著大伙合在一起買的好幾筐凍梨、凍柿子,還有凍豆腐、刀魚、衣物、糊牆紙……馬車上貨物多,坐不下那麼多人,只有幾個腿腳不好的坐車,其餘的人全都步行。在這些步行的人群中,有人背著布包,裡面有罐頭、酒瓶、醋瓶、醬油瓶,還有的用三角兜拎著糕點、糖果、鞭炮……這些東西不敢往車上放,怕磕怕碰怕散花。

  大生子和馬二丫並排走著,你一句我一句唱起了二人轉小帽《小拜年》,兩手揮舞加上表情動作,逗的大伙笑的哏哏嘎嘎。一段《小拜年》之後,又來一段《送情郎》,一段比一段整的哏氣(帶勁)。三喜子說,你們倆這假兩口子,比真兩口子裝的還像,下晚黑回家麻溜入洞房吧。

  大生子和馬二丫唱完幾段,大伙沒聽夠,大生子說不能可一樣來,啥都得整點兒,接著起了高吊:『不管大人小孩,站成兩排,過年了,得扭起來浪起來。』他在前面當起了拉衫的,用嘴當喇叭伴奏,不時又吹起天天掛在脖子上的哨子,別看這臨時秧歌隊的大秧歌扭的不夠專業,但扭的歡歡勢勢,火火隆隆。大生子嘴不閑著,兩手舞舞紮紮,兩條腿蹦蹦噠噠,浪不丟的,一看讓人憋不住笑。他一會兒臉朝前扭,一會兒面朝兩排秧歌隊扭,又把兩手舉到耳邊,手背對著秧歌隊來回擺動,誰都明白那是讓加快前行的速度。這些人連扭帶浪一?瑟,十裡八裡地就出去了。有人頭上冒汗了,頭巾和帽子上卻掛霜了。

  大伙忙乎累了,喘口氣。馬二丫擱三角兜裡翻出糖塊,大人分一塊,小孩分兩塊。三喜子掏出一盒一毛四的『握手』牌香煙,會抽煙的一人分一支,一盒煙沒夠分,又掏出一盒。孩子們借大人點燃的煙,掏出早已拆好的小洋鞭,一個一個的『啪、啪』放了起來。三喜子說:『今個兒誰不進城趕集誰後悔,咱們這幫人先過年了,又是秧歌又是戲的,還放著鞭,多熱鬧!』三喜子嘬著糖塊,吧嗒一口煙:『坐車那些老少不堪的早到家了,凍的大鼻涕啷?的,擱家擤鼻涕呢,咱們回去一說,那些人更眼饞!』

  還有不同的忙年方式:范教員,忙著給全村人家寫對聯;周奶奶,忙著給家家戶戶剪窗花;楊胖子,忙著給鄉親們刻掛錢;陳大娘,忙著給孩子們炸麻花;福二爺,忙著給講究的人家糊棚糊牆……

  過去的忙年,對我來說是幸福而又美好的回憶……

作者:  來源:伊春日報  編輯:李春紅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