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伊春新聞網  >  林海濤聲  >  網絡美文
我的春晚記憶
//story.dbw.cn  2018年02月07日 10:20:33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期,我們林場還沒有電視。後來,從收音機裡聽到春晚的消息,是央視奉獻給觀眾品味最高最美的盛宴。於是,看春晚成了我的期盼。

  1984年春節前夕,我們村裡有了第一臺電視,是我的工組長張寶森在內弟家借來的,左鄰右捨聽說他家有了電視機紛紛來看。特別是晚上,幾十平方米的木刻楞屋子擠得水泄不通,天天爆滿。可張哥張嫂不嫌棄把屋子弄髒弄亂,還沏茶備煙招待客人。一些人把屋子抽的烏煙瘴氣,嗆得我這個不抽煙人直咳嗽,為了看電視我只好忍著。有天晚上,由於人多竟把火牆擠塌煙灰飄滿屋,大家纔無奈的散去。

  三十晚上,我早早來到張哥家等候,怕去晚了沒地方。可張哥考慮到今晚非同往常,他把電視搬到前窗臺,讓我在院杖子邊豎起根長杆挑起一個『豐』型天線,能讓更多的人在院子分享春晚。由於信號不穩定熒屏上有時出現『雪花』,收視效果不佳,滿院子人仍看得津津有味。有人扛不住嚴寒半路回家,可我一直堅持到新年鍾聲敲響……

  在那個春晚,我記住了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馬季的《宇宙牌香煙》,陳佩斯的《吃面條》和奚秀蘭唱的《阿裡山的姑娘》……

  那個正月,我常去張哥家『蹭』電視,雖然張哥總是沏茶倒水陪看,但心裡總覺得不是曲,怕影響人家過年,看個個把小時我就回家,雖沒過癮心也無奈,也不能看得太晚。唉,自己啥時能買一臺電視機呢?

  又過二年,妻子看我對電視如此癡迷,在朋友那借了400元錢,在伊春大百貨買了一臺海燕牌黑白電視機。雖然圖像不太理想,但能坐在家裡看電視心裡愜意極了。後來林場裡買了一臺大彩電,放在會議室裡,我成了常客。特別是看春晚,那色彩鮮艷美麗,和我家的小黑白有著天壤之別,彩電又成了我的夢想……

  1991年,我家從林場搬到山下小鎮。我和妻子倆月工資纔七十多元,除去四口人生活費用所剩無幾,哪還有錢去買彩電呢?那時一臺彩電至少一二千元,對我家來說那就是一個天文數字,就是一個夢。

  為了供孩子上學,為了能看上心愛的彩電,我閑班去打工。什麼髒活累活我都乾,裝水泥、抬木頭、修路……晚上還給工藝品廠雕刻木畫,往往刻到半夜。打工十年,我家纔買臺創維牌彩電,圓了我的夢想。三年後,我又安裝了有線電視,清晰度更好。看著一年又一年的春晚,我心裡美滋滋的……

  歲月如梭,時光流逝,我也已走過花甲之年。每每想起過去看春晚的那些往事,心中頗有多多感慨。春晚三十餘年,見證了祖國發展的日新月異,繁榮富強;見證了人們的生活,從貧窮不斷地走向小康。 春晚的記憶,是我對生活的記憶,也是人們的美好記憶。

作者:段德珍  來源:林都老年  編輯:李春紅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