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伊春新聞網  >  林海濤聲  >  網絡美文
有一種犧牲叫幸福
//story.dbw.cn  2018年01月29日 16:05:43

  妻子懷孕以後,味覺跟以前變得很不一樣,而且對某樣東西的興趣來得十分突然,為這,不管是在深夜、凌晨還是雨天我都處於待命狀態。大概到了八周左右,她的妊娠反應起來,吃什麼吐什麼,最多的時候一天要吐七八回。我每晚都不敢睡得太沈,怕妻子有事叫不醒我。早上起來,為妻子准備好各種吃的,把前一天的垃圾清理掉然後我就去上班,下班後接著忙碌。一段時間下來,口腔潰瘍、扁桃體發炎接踵而至,雖然疲憊,但我的心裡是歡喜的。

  這一年按虛歲算,我已經三十了,原有幾件十分想做的事情,我甚至連每一天該做哪些事情都計劃好了,但最後還是放棄了。不是說夢想不重要,不是說追求說拋便能拋,而是對我來說,妻子和孩子更重要。

  佛言『捨得』,意思是說有捨纔有得。所謂『有捨有得,不捨不得,小捨小得,大捨大得』,任何時候我們都要做好犧牲的准備。譬如妻子,懷了寶寶,想吃吃不得,想睡睡不好,要說犧牲,她的犧牲比我更大,然而這是為人父母必經的階段。所以,這犧牲也不能算作是犧牲,因為它讓我們獲得了更多的更大的喜悅。

  犧牲常常出現在選擇當中。人這一生,總要面臨許多選擇,比如你去一個地方,你選擇了這條路,勢必就要放棄另一條路;或者你去吃午飯,你選擇了這家餐廳,多半也不會跑到另外一家再去吃上一頓。我們應該尊重自己的選擇,哪怕這選擇並不完美。

  其實,犧牲多是因為愛,如果不愛,就不會犧牲。吃東西是這樣,走路是這樣,與人相處也是這樣。打個比方,夫妻同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在森林裡或者荒野迷了路,眼看天就要黑了,妻子說應該向東走,丈夫卻覺得向西走纔是出路。如果各執己見的話,兩個人只能分道揚鑣。這時,總有一個人要作出犧牲,選擇妥協,哪怕最後走冤枉路,也得如此。

  我曾經看過一則寓言故事:有位大師修行三十年,悟出了一套『移山大法』。很多人求他表演,大師面山而坐,口中念念有詞:『山過來,山過來。』然而山並沒有過來。大師再喊:『山過來啊,山過來啊。』但是山還是沒有過來。如此往復十來次,山仍是一動未動,最後,大師起身走到山前,問圍觀的人:『諸位且看,現在山到我跟前了吧?這是我用三十年時間悟出的道理——山不過來,我就過去。』圍觀者頓時陷入沈思。

  所謂的『移山大法』看似取巧,其實是十分有道理的。我們在與朋友相交、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通常會因為意見不統一而起爭執。爭執是得不到結果的。大多數時候,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誰也說服不了誰,以致吵到最後傷了和氣。其實,這又何必呢?你讓三尺,我讓三尺,六尺巷就出來了;你退一步,我退一步,海會更闊天會更空。

  都說『狹路相逢勇者勝』,然而真相逢了,勇者未必能勝。譬如兩個人堵在獨木橋上,兩輛車塞在窄巷子裡,你不讓我我不讓你,就永遠也過不去。反之,讓一讓,可能就是雙贏。

作者:潘玉毅  來源:林城晚報  編輯:李春紅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