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伊春新聞網  >  林海濤聲  >  網絡美文
我的農家院
//story.dbw.cn  2018年01月23日 10:39:54

  現在一提農家院,首先想到的是那種旅游景區的商業餐飲模式,刻意的房子,刻意的裝修,刻意的菜品,就連門口的大紅燈籠,都透著誇張及做作,因為來此消費的人,要麼層次不低,要麼就價格不匪,農家院,再無農人了。

  故此,我更懷念起我的農家院,純純的土生土長的東北農家小院。兩間半草苫的土坯房,是爸當年花三百塊錢買來的,並精心修繕,周圍是木頭籬笆,新裝兩面大窗子,卻也顯得周整且漂亮。每每回到家,老遠先看到大門囗的兩棵白楊樹,它幾歲了我不記得,只是在記憶深處,春綠,秋竭,冬迎雪,一直如同一位忠誠的衛士,挺著粗大筆直的樹乾,一絲不苟地守著家護著院。

  每當一進院子,先竄出一條毛色金黃?亮的半大家狗,搖頭晃尾,左蹦右跳。接著,滿院子肥鴨笨鵝,叫聲此起彼伏,就連小草雞也會伸長脖子隨聲附和,好似老朋友般互相問候。放眼便是屋前屋後的農家小菜園,壟溝,壟臺,橫平豎直,且植被高矮錯落有致,高的豆角架、黃瓜架,矮的柿子、茄子和辣椒,甚至還有香瓜和西瓜等應季瓜果。園門囗的轆轤水井及大醬缸則是家家主要設施,甘甜的地下水,醇香的農家醬,如同每家每戶的生命之泉及體能的貯備庫,傳統的工藝,純手功制作。人不可一日無鹽,餐不可一日無醬,資源匱乏的年代,巧手的媽媽就用這一勺勺橙黃醇香的大醬,為我們烹飪了不知多少美食。醬缸周圍總會留一小塊空地被姑娘們撒上花種,當時最高級的當屬地瓜花了,莖高大,葉翠綠,花朵火紅,金黃,水粉,層疊厚重並花期長,可開到老秋,堪稱東北大牡丹了。花叢四面則配上稍矮一點的笤帚梅,不登高,小莢竹桃等,遠遠望去,奼紫嫣紅,芬芳滿園,這也預示著誰家的姑娘多,誰家的花色就全,誰就更愛生活吧。

  當冬天來的時候,小菜園被收拾得乾乾淨淨,並碾壓平整,然後潑上一桶桶的水,結成光溜溜的一層冰面。好奇怪吧,是孩子們淘氣想建滑冰場?當然不是,而是為了做打谷場。那時還沒有脫粒機,秋天收回的糧食是成枝成捆成垛的,在天冷的時候,需把它們均勻地鋪在用水澆過的光滑硬實的冰面上,然後圍上一圈人,鄰裡互相幫忙,一起掄起一種叫鐮子的工具反復敲打,便把粒子脫出來了。每每這個時侯,是家家戶戶一年中的大事兒,農村叫打場。糧食脫粒的日子,既有勞動的快樂,更有收獲的喜悅,此時,也預示著一年勞作的結束,大家在一頓酣暢淋漓的慶功酒中,靜候新春佳節的到來。

  而我的老房子,則張著兩扇窗子,如同一位慈祥的老人,每天樂呵呵的看著眼前發生的一切,日復一日,斗轉星移,四季輪回。

  如今再回到家,大楊樹沒了,老房子也被換成了鋼筋水泥結構,院子都是水泥鋪成的,雖乾淨,平整,卻沒有了泥土的芬芳氣息。肥鴨,笨鵝,草雞,半大狗卻真的走了,菜園也不用澆水凍成打谷場了,家家都有了最先進的脫粒機,一個人就可完成幾十畝地的播種收割,所以,再也不需要大家聚在一起相互幫忙的場景了,每家每戶要麼院門高築,要麼鎖門閉戶……是啊,年輕的媽媽們上城裡陪讀了,姑娘們也都出去打工了,沒人再看顧醬缸,更沒人再種花種菜了,我也就好久沒回家了。

  喧囂過後,靜坐下來,可每每最想的不是現在高冷的繁華,而是我的白楊樹,木籬笆,還有老房頂上新苫的青草氣味,及半大狗追趕著草雞笨鵝的歡暢場面。冥思中,又仿佛聞到了那滿屋子純朴的醬香,酒香,伴夢的香!井水甜,笑聲甜,生活的甘甜!難忘我的農家小院,難忘給我遮風避雨,伴我無懮童年的慈祥老屋。遙望過往,雙手合十,小院安好,老屋安好!

作者:冬 陽  來源:伊春日報  編輯:李春紅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