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伊春新聞網  >  林海濤聲  >  網絡美文
雪中飛舞的爬犁,青年時代的風采
//story.dbw.cn  2018年01月16日 08:59:29

  40年前,我在家鄉高柴溝的知青點工作。小興安嶺的冬天寒風刺骨,那可不是一般的冷,最冷的時候都能達到零下35度。無論穿啥都是一個字——冷!冬天是木材運輸的黃金季節,爬犁就是一種運輸工具。

  那是一段很難忘的人生旅途,刻骨銘心。6年也可以用一個字來形容——苦。

  我1975年高中畢業,那年纔17歲。按照國家上山下鄉的號召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工作,爬犁、斧頭、彎把子鋸就是我從1975年至1980年冬季的主要勞動工具。

  爬犁的種類很多,除了我們通常熟悉的小孩玩的爬犁,還有牛拉爬犁。而我們用的這種爬犁是特制的,專門用來在冬天拉柈子的工具。制作這種爬犁是需要有一定木工技術的。

  在林區選擇做爬犁的材料是不難的。把一截樺木原木劈成板方,用刨子推平,最後剩兩塊150厘米長、5厘米厚、25厘米寬的板材。將前端鋸成小於45度的斜面,後端鋸成45度斜面。在上端前後留出10厘米處均分3個橫梁位置鑿成卯,中間的要鑿成燕尾槽。再去找來2根4米長的鮮樺木杆,端部直徑3厘米,尾部直徑5厘米。點燃一堆火,把樺木杆距離尾部1米左右的地方放在火上烤10分鍾左右。把備好的2塊樺木板材分成60厘米左右寬,在後邊的槽中放上橫梁,用頭號鋼釘釘結實,再把中間的橫梁也安放好釘入鋼釘。把燒好的樺木杆從中間的橫梁和後邊的橫梁中穿過,上部靠著中間的橫梁往上抬,高度超過前邊橫梁時趁機把橫梁穿過去釘上鋼釘,一個簡單的爬犁就做好了。前後備上緊固的單股過火的鋼絲繩,在前邊的橫梁上再拴上一段繩子就完整了。

  冬天林場各個部門取暖全靠木材,把木材鋸成60厘米的圓墩,再用斧子劈成西瓜瓣形狀,當地叫柈子。林區的男男女女一年四季都要和木頭打交道。冬天主要工作場合就是在皚皚白雪的大森林中戰天斗地。在這樣的環境工作能不苦嗎?

  清晨,把大約50斤重的爬犁和斧子、彎把子鋸抗在肩上,要扛到距離山腳下3公裡的山頂。氣喘吁吁地到了山頂,滿身是汗,汗把棉襖都濕透了,冷風從脖領子裡吹進後背,偶爾樹上掉下來的積雪也掉進脖子裡,那滋味難受得無法形容。放下爬犁不到10分鍾身體又涼了,凍得難熬,棉襖後面都凍硬了。然後還要去找各種適合當柈子的木頭。林區有很多外行人聽不懂的專有名詞,如:倒木、風折、風撅、半拉瓜、空桶子,臥槽的木頭最難鋸。把倒木用彎把子鋸鋸成60厘米長,再用斧子劈成西瓜瓣形狀,裝得高高的滿滿一爬犁,再用繩子捆緊。在爬犁前部2個爬犁杆中間放一塊木板,相似於寶馬汽車的座位。人在前邊拉爬犁,拉到拖拉機道路上。道路很陡,起碼要有30度的坡。光滑如鏡的拖拉機道路中間有2道槽,爬犁本身沒有制動,靠人在爬犁的前邊用身體和腳控制爬犁的速度。說實話,從高高的山崗向下放爬犁,沒有制動相當危險,偶爾爬犁翻了如同人仰馬翻,會把人砸傷,非常可怕。所以爬犁上裝的木頭前後重量要適中,如果後邊重,行駛過程中爬犁就會後翻,人的腳在空中不能著地,任爬犁自動駕駛,最後翻入溝裡。如果爬犁前邊裝的重,行駛中就會前翻如狗啃屎,爬犁杆斷裂,重重的木頭壓在人身上導致受傷。但是這些危險沒能阻擋我放爬犁的樂趣,沒有交通規則,不查酒駕,不扣分。當爬犁的速度達到40公裡的速度時我們感覺很刺激。用兩只腳蹬住道路的溝痕風馳電掣地飛向山腳下。有時還讓同事在半路上搞點特技,就是當爬犁經過時用手捧一些雪撒到頭上,精彩極了。同時腳蹬起的雪花在眼前飛揚,好不氣派,比開寶馬自在,至今難忘。

  我的同事關師傅是個乾工作不要命的人,特別能乾。正常我們伐下來的小徑木大頭都是裝在類似原條鐵臺車一樣的爬犁上,後半部分拖拉在地上,運輸起來很累。為了提高爬犁的運輸能力和裝載量,他竟設計出類似森林小火車的運輸方式,在爬犁的後邊又加一個小爬犁,這樣能多裝很多木材。當時的工作是撫育伐,伐下來的樹木都是5—10厘米粗、長度4—6米以上的楊木、樺木等等。因為把小徑木的另一端也裝在了小爬犁上,自然減少了後半部的阻力,可以多裝快跑。我們都叫他雷鋒。

作者:溫亞軍  來源:林城晚報  編輯:李春紅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