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能力轉作風優環境促發展
鐵力市開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綜述
自『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以來,鐵力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聚焦『六個龍江』『四區兩城』建設,聚焦『五先』工作導向,對標對表省、市委部署要求,堅決扛起『在伊春全市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的使命擔當,引領黨員乾部堅實『趕考』步伐、強化『答卷』意識,奮力譜寫現代化新鐵力建設篇章,亮出了一份讓群眾滿意的成績單。
今年上半年,在全省縣域經濟綜合考評中,鐵力市排名第14位。在全省考核的8項主要經濟指標中,鐵力市有7項指標增速高於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實現31.7億元,同比增長5.6%,高於伊春市平均水平3.4個百分點;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0.5億元,同比增長90.2%,高於伊春市平均水平72.1個百分點,均位列伊春市10個縣(市)區第一位。
活載體強機制抓落實
省委、伊春市委『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啟動會召開後,鐵力市第一時間學習傳達會議精神,研究制定《2022年全市『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實施方案》及10個配套子文件,形成開展『一項研討』、實施『十項行動』的『1+10』措施。成立以市委書記、市長擔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下設活動辦公室,抽調精乾力量60人,設立6個專項行動組、7個督導組,構建『1+6+7』組織架構,建立『戰線+戰區』包保、問題三級解決、定期報告銷號、『曬單+觀摩』互促四項工作機制。堅持『圍繞一個目標、聚焦兩個融合、健全三個機制、突出四個領域、爭創五個一流』的『12345』工作方法,高標准推進『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
強化理論武裝,政治賦能領航向。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始終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並貫徹能力作風建設始終。落實領導乾部『十個帶頭』工作要求,印發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安排意見和學習資料匯編,深入落實『第一議題』專題學、以上率下引領學、基層組織常態學、青年學堂深化學、創新載體豐富學等『五學』機制。全面打造政治理論知識閱讀學習的『打卡地』,提高黨員乾部理論素養。
正向宣傳引導,吹響實乾新號角。發揮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宣傳作用,在『關注鐵力』公眾號設置《聚焦能力作風建設》《講好紅色故事》《紅色記憶》等專欄,播報、刊發新聞報道和信息300餘條,錄制播發『一把手』訪談、黨員宣講等短視頻32期。在共產黨員網、人民日報、中國新聞網、龍江新聞、伊春黨建等媒體投發稿件200餘篇,宣傳能力作風建設好典型、好經驗和好做法。開展『喜迎二十大、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和『解放思想、振興發展』知識競賽、征文活動12次,引導黨員乾部全力營造典型示范引路、晉位爭先創優、實乾擔當篤行的濃厚氛圍。
創優驅動發展,用好改革金鑰匙。圍繞落實『五細』『六要六不要』要求,圍繞『當好伊春縣域經濟領頭羊、鄉村振興排頭兵、全域旅游南大門』目標,對標『在伊春市現代化建設中走在前列、作出示范』政治要求,持續鞏固『三大改革』成效,結合農墾森工改革、生態治理提昇、體制機制完善等10個方面重點工作,確定全年115項改革任務。先後獲得國家水稻綠色高質高效示范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國家秸稈綜合利用試點縣、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試點縣、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縣等多個榮譽。
提能力轉作風塑形象
『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開展後,鐵力市堅持乾什麼學什麼、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以打造一支『素質過硬、作風紮實、勇於擔當』的乾部隊伍為目標,以增強『八種本領』、提高『七種能力』為重點,創新實施『12345』工作法,紮實開展以心勤、眼勤、身勤、手勤、口勤為主要內容的『五勤』活動,全面培育黨員乾部的政治素養、專業能力和作風本領,切實提昇能力素質。
活化學習形式,多措並舉提素質。堅持市級層面示范帶動、行業系統講學比練、鄉鎮村屯實踐歷練、線上線下有機融合,以『初心講壇』搭建『輪流領學+互動點評+全員參與』平臺,持續用好『書記課堂』『業務大講堂』『青年學堂』等載體,領導乾部、專家教授、支部書記、黨員乾部、業務骨乾、先進典型領學講學述學研學,廣泛推進大學習大比武大練兵活動。
加強實踐歷練,服務基層強本領。將疫情防控、鄉村振興、信訪維穩、項目建設等一線作為檢驗黨員乾部學習質效、鍛造實踐能力的『練兵場』,選派下沈1000餘人參與實踐鍛煉,並在重點領域一線提拔重用、晉昇職級163人次,創設黨員先鋒崗80餘個。組織88名鄉鎮乾部到區域內發展較快、經驗較多的年豐鄉、工農鄉借鑒學習新發展理念、交流工作經驗,偷拳學招、借力打力,全面增強服務群眾、謀劃發展的務實作風。分8批組織8個鄉鎮100餘名黨員乾部調研鐵力營商環境,補短板、強弱項,學習探討如何優化辦事服務流程,鞏固提昇解決群眾糟心事、煩心事的能力本領。深化『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解決民生實事6000餘件。
始終見微知著,督細問實強作風。以大淬煉、大增效、大晾曬為載體,以勤廉提昇、正反晾曬等10項舉措為抓手,堅持思想觀念破冰、行動提速作為、跟蹤問效求實,持續開展『提能力、強作風、優環境』大整治行動和『考測督+談話督』活動。創新實施『四個一』工作法,推行『四不兩直』工作法,開展實地督導督查270餘次,下發交辦通知和工作提示300餘件,提醒談話416人次。開展『解放思想、振興發展』專題研討77次,『六要六不要』研討60餘次,常態化督促黨員乾部轉觀念、轉作風、轉方式、轉職能,激發擔當作為、趕超跨越動能,始終堅持用改革的思維、創新的理念,推進縣域經濟全方位高質量發展。
優環境穩經濟促振興
牢牢把握『生態立市、旅游強市』發展定位,堅持能力作風建設與縣域經濟發展同頻共振,把『勤』的主基調、『乾』的精氣神貫穿能力作風建設始終,激勵和引導全市黨員乾部爭一流、站排頭、創先進的思想自覺與行動自覺,以過硬能力作風、優異工作成績,助力縣域經濟穩中向好高質高效發展。
推進項目建設,打造發展原動力。堅決打好項目攻堅戰,實施『項目建設提速』專項行動,嚴格執行『一圖兩表三單四制+三保障』工作法和處級乾部『1+1』包保制度,謀劃實施重點項目63個,開復工率實現100%,其中28個伊春市重點項目『四率』排全市前列。堅決打好碧水保衛戰,呼蘭河鐵力市段被評為省級示范河湖,成功創建國家級縣域節水型社會達標縣,在全省首創市場化河道保潔服務,率先實施『智慧水利』平臺管理;投資2.7億元,實施侵蝕溝治理工程、水美鄉村建設等項目3個;投資6000萬元,在全省率先建設水文化公園、水文化博物館,積極爭創呼蘭河國家級水利風景區,進一步提昇呼蘭河流域綜合治理水平。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全面淘汰建成區內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15家,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1.7%,空氣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堅決打好淨土保衛戰,落實耕地輪作11.8萬畝,集中回收廢棄農藥包裝物969.42噸,土壤環境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准,森林覆蓋率達到62.95%;全面完成第二輪中央、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黨員乾部乾事創業精氣神持續增強。
推進助企服務,鞏固營商好環境。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通過壓時限、減跑動、優流程等舉措,行政許可事項法定時限、承諾時限壓縮比率由67%提昇至94.66%,行政許可事項零跑動比率由45.7%提昇至99.59%,行政許可事項即辦件比率由45.5%提昇至98.77%。健全『首席服務、產業項目服務、審批服務和駐企服務』機制,開展『四大專班』接續服務,持續用好『有事您說話』『政銀企保』兩大互動平臺,常態化開展『營商下午茶』和『三聽三送』活動。構建新型政商關系,健全包扶包聯機制,打造『四到』服務品牌,處級乾部包扶78家重點龍頭企業,開展『1+N』紓難解困調研指導112家(次),解決問題61件(次)。
推進產業昇級,積蓄發展新動能。立足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搶抓『雙循環』戰略機遇,圍繞『4+2+N』現代產業體系,不斷調優結構、做大規模,推進轉型發展。農林產品產業穩步發展,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綠色水稻、粘玉米穩定在45.72萬畝,綠色食品標識認證達到46個,三大作物播種面積154.6萬畝,超額完成省級下達大豆擴種任務;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新增黑木耳大棚127棟,食用菌種植達333.2萬袋;建成『互聯網+農業』高標准示范基地8處,配備土壤監測、病蟲害監測等田間物聯網設備50臺(套),全力提昇農業科技化水平。康養旅游產業穩中有進,堅持『旅游+』發展理念,積極構建全域旅游發展格局,酒章文創園、萌寵部落二期項目順利落地開工,旅游景點發展到28處。上半年,鐵力市接待游客54.81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2.44億元。
推進民生實事,提昇群眾幸福感。堅持把保障改善民生作為能力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上半年投入民生領域資金10.1億元,佔公共財政支出的85%,著力辦實事、惠民生,提昇群眾幸福感和滿意度。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統籌推進『美麗鄉村』『平安鄉村』『點亮鄉村』建設,鄉村硬化、美化、亮化基本實現全覆蓋。成功承辦伊春市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學習培訓活動,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場會以及全省婦聯美麗家園現場會相繼在鐵力市召開,群眾幸福指數持續提昇。
推進黨建融合,構築區域一體化。聚焦融合黨建品牌建設,實施組織共建、活動共辦、社會共治、資源共享等『十共』措施,完善需求、資源、項目『三個清單』,健全黨建聯盟『鄉鎮、社區、小區、網格』的『四位一體』有機延伸工作機制。建立神樹鎮石長、雞嶺、神樹3個村場聯合,日月峽鎮1個社場聯合等4個聯合黨委,形成『1246+N』的基層治理體系,激活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林場經濟發展『雙引擎』。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鐵力市將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嚴謹的作風、更加務實的舉措,持續鍛造過硬能力,持續激活發展動能,穩步推動『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走深走實,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鐵力市『能力作風建設年』活動領導小組供稿)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