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松故鄉——生命之樹常青
寫在『伊春保護紅松紀念日』到來之際
伊春市林業和草原局 伊春保護紅松聯合會
從2004年開始,一場聲勢浩大的停伐紅松、保護紅松行動,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2011年6月24日,市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決定,將每年的9月1日確定為『伊春保護紅松紀念日』。從2004年到現在的18年,保護紅松行動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紅松資源得到了有效的保護和發展,紅松的故鄉沒有變成紅松的故事。回首來時路,我們愈加堅定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執著,愈加堅定了保護好紅松、保護好生態的決心和信心。
勇於擔當 果斷停伐
紅松是聯合國確定的珍稀保護樹種,也是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在小興安嶺森林生態系統中,紅松是最古老、最豐富、最具貢獻的樹種群體,它在維護自然演替及屏障東北亞地區生態安全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1948年林區開發之初,伊春境內的天然紅松林面積108萬公頃,蓄積1.5億立方米。全世界60%的紅松分布在中國,而中國50%以上的紅松聚集在伊春,由此,伊春便有了『紅松故鄉』的美譽。
紅松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生態價值、科研價值和文化價值。新中國成立後,百廢待興,紅松的經濟價值得到了最大的發揮。鋪鐵路,架橋梁,打家具,做門窗,一車車優質紅松源源不斷地支援著國家建設。從上世紀五十年代的北京十大建築,到六十年代修繕天安門,七十年代建設毛主席紀念堂,紅松都是上好的棟梁。從開發到停伐的56年間,伊春林區以1億4千多萬立方米紅松木材,為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可是,由於紅松生長速度慢和長期超量采伐,我市的可采資源日漸減少,闊葉紅松林資源已然嚴重『透支』。2004年的調查結果令人觸目驚心,全市的紅松天然林已經由開發初期的108萬公頃減少到4萬公頃,蓄積量由1.5億立方米減少到645萬立方米。
闊葉紅松林是小興安嶺的頂極群落,它的銳減,嚴重影響了小興安嶺的生態平衡,大面積的原始林演變成了次生林,小興安嶺的涵養水源能力明顯下降。在這種嚴峻的情況下,只有保護好處於瀕危境地的天然紅松林,纔能挽救衰退中的小興安嶺森林生態。為了不讓『紅松故鄉』變成『紅松故事』,為了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綠水青山,為了對全球生態安全負起責任,伊春市政府毅然決定,自2004年9月1日起,在伊春境內全面停止采伐天然紅松。2011年,在國家政策沒有到位、每年減少收入7億元的情況下,我市又將停伐紅松擴展到停止森林主伐。2013年,在全省森工林區又率先停止了商業性采伐,使伊春全面進入了生態保護建設新時期。
萬眾一心 關愛紅松
保護紅松行動是中國林業發展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戰略決策,是實現生態文明和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這項順天意、合民心的舉動,得到了全市人民的積極響應,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關注,也得到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一場前所未有的保護紅松行動迅速展開。2007年10月開始,利用近一年時間,對全市紅松資源進行了全面普查,清晰了『庫存』,對16厘米以上天然紅松逐棵登記,建立了檔案;先後成功舉辦了保護紅松國際研討會、森林生態保護(伊春)國際論壇、首屆東北亞生態(伊春)論壇,廣泛吸納國內外人士、專家學者的意見和建議,發布了《保護紅松伊春共識》和《森林生態保護伊春宣言》,提出了解決紅松樹種在全球日益減少和紅松林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的對策,將保護紅松行動提昇到了一個新的戰略高度,在更廣的范圍形成了更大的影響力;2007年8月,市政府與中國建設銀行合作,發行了我國第一張以保護珍稀樹種為主題的環保信用卡——紅松龍卡,刷卡消費提取紅松保護資金,到2021年底,累計提取紅松保護基金209.34萬元,在更廣闊的領域支持保護紅松行動;2007年12月,成立了國內首創、世界唯一的以珍稀樹種命名的生態保護組織——伊春保護紅松聯合會,為保護紅松行動的開展搭建了新平臺;2022年,《伊春市紅松保護條例》的制定正在有序推進,對紅松實施立法保護。
保護紅松,僅僅停止采伐是不夠的,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伊春保護紅松聯合會成立以來,以『關愛紅松、保護生態』為主旨,在全社會廣泛開展了認領紅松活動。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內外各界人士、我市各級黨政領導和廣大乾部群眾,紛紛加入到認領紅松活動中來。大慶市人民政府、大慶油田公司一次捐資1000萬元,認領紅松10萬株;成都世龍實業有限公司一次捐資1000萬元,認領紅松10萬株;香港嘉裡集團董事長郭鶴年先生連續五年共捐資500萬元,認領紅松5萬株;西林鋼鐵集團捐資101萬元,認領紅松10100株。截至2021年年底,已有42416人次累計認領紅松377245株,認領資金達4053.34萬元,為保護紅松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紅松文化 淵遠流長
伴隨著保護紅松行動的開展,我市的紅松文化建設也取得了長足進步。以『堅韌不拔,奮發向上,勇於奉獻,盛衰與共』的紅松精神為靈魂的紅松文化,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伊春保護紅松聯合會充分利用各種有效載體和時間節點,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不斷地擴大了紅松文化的輻射面。
搞好主陣地,打好持久戰。利用紅松網、微信公眾號和全彩電子屏幕,常年做好保護紅松宣傳。
設立固定點,擴大覆蓋面。在市中心區修建了紅松廣場;在湯旺河石林、五營森林公園設立紅松主題郵局,開通了代辦紅松認領渠道;在伊春森林博物館設立『關愛紅松』宣傳展位;在五營森林公園等四處重點景區設立了『保護紅松認領紅松』宣傳牌。
采取多種形式,掀起關愛紅松熱潮。把保護紅松紀念日作為宣傳節點,用文字和圖片集中展現保護紅松行動成果;出版發行保護紅松10周年紀念郵折、認領紅松活動15周年個性化感謝信;攝制發行了《紅松故鄉與紅松故事》光碟;制作了保護紅松宣傳動畫片;通過報紙刊發『保護紅松宣傳知識競賽50題』,開展有獎征答活動;組織刷紅松龍卡幸運抽獎活動。今年,開展了『五個一』宣傳活動,即『一場紅松原創歌曲演唱會、一篇綜述文章、一個紅松認領窗口、一條保護紅松宣傳短信、一封感謝信』。
以『我與紅松共成纔』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先後組織開展了紅松杯青少年纔藝大賽、迎國慶贊紅松青年美展、演講比賽和紅松科普講座等活動,連續四年舉辦了全市中小學生科普夏令營,在烏馬河翠嶺所進行了『紅松伴我成纔』青少年植紅松樹活動。連續四年在『6?1』兒童節利用人偶劇演出平臺,通過邀請『紅松爺爺』講故事、播放保護紅松宣傳片、開展為紅松獻愛心簽名和紅松知識有獎答題等形式,廣泛傳播了紅松文化,提高了廣大青少年『關愛紅松、保護生態』的責任意識。
組織開展紅松文化作品創作活動。先後組織開展了『紅松杯』攝影大賽、『贊美紅松』詩歌大賽、『紅松情』散文大賽,編輯出版了以紅松為主題的攝影集、詩歌集和散文集,完成了四首原創歌曲大賽獲獎作品的MV制作,為紅松文化增添了一大批集思想性、藝術性、欣賞性於一體的優秀文學藝術作品,助推了保護紅松行動深入開展。
鞏固成果 提昇價值
保護紅松行動是小興安嶺森林生態由衰退走向恢復的拐點,也是我市轉變經濟增長方式、走綠色轉型發展道路的起點。保護紅松行動的舉措,對於國家實施大小興安嶺林區生態保護與經濟轉型規劃、擴大延伸天保工程等重大政策起到了催化和促進作用。通過不斷鞏固擴大保護成果,其所具有的重要歷史意義正在不斷地顯現出來。
保護紅松行動強化了森林資源保護。行動初期,一直存在的亂砍濫伐現象依然禁而不絕,木材領域的犯罪也呈現高發態勢。為了鞏固好保護紅松行動成果,管護好現有森林資源,市委、市政府在全市打響了一場規模空前的嚴管資源戰役。在木材生產、運輸、銷售等環節,實施了『四嚴』的強硬措施,即:『嚴格控制采伐限額不動搖,嚴打涉林犯罪不手軟,嚴格伐區管理不放松,嚴肅責任追究不留情』。持續開展了『綠劍行動』、『綠盾行動』、『林海行動』,使濫砍盜伐、偷拉私運等違紀違法行為受到了嚴厲打擊。保護紅松行動和嚴管資源戰役,對小興安嶺生態恢復起到了直接而至關重要的作用,使全市森林資源逆向演替的趨勢得到了根本性遏制。到2007年,全市林木蓄積量歷史性地實現了『長』大於『消』,年淨增長量達500萬立方米,近幾年已經達到了1000萬立方米以上,胸徑16厘米以上、有結實能力的紅松達到了660萬株以上。
保護紅松行動加快了生態功能區建設。從2008年開始,藉保護紅松的良好態勢和大小興安嶺生態功能區建設之機,我市又相繼主動停伐了黃菠蘿、水曲柳、核桃楸等瀕危珍貴樹種,對全市野生動植物資源實行了劃區管理,將林蛙、鳥類、魚類、藍莓等物種列入保護范圍。目前,已先後建成了不同級別和類型的自然保護區23個,總面積達67.1萬公頃,初步形成了天然林、濕地、江河源頭、野生動物、野生植物、地質遺跡六大生態保護體系,建成了布局合理、物種多樣的自然保護區網絡。
保護紅松行動提昇了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停伐紅松後,我市各林業局分公司將紅松母樹林承包給了林業職工。據當時測算,一株50年生的天然紅松,木材價值是700元左右。而一株成年紅松年產果實的價值在200元以上,其結實期可長達百餘年,創造的經濟效益在2萬元以上。2021年,伊春森工集團10家林業局公司對紅松果實采集權實行競價承包,增收幅度達74%,紅松果實采集已經成為林業職工增收的一條新渠道。2020年,我市再次委托中國林科院專家團隊,對伊春境內森林濕地資源的生態、經濟和社會價值進行考察評估,結果表明,我市的森林和濕地資產總價值達到1.6萬億元,比2010年增加了3400億元;每年提供的生態服務總價值達到4661.85億元;每年釋放氧氣量達到2425.75萬噸,價值121.28億元;固定二氧化碳量達到3372.82萬噸,碳匯服務價值為16.86億元。今天的小興安嶺,已成為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巨大碳儲庫、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的活基因庫、維護東北亞地區生態安全的綠色屏障。
18年來保護紅松行動的實踐證明,我們所走過的這條路是完全符合林區實際的,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伊春的生動體現。通過『關愛紅松、保護生態』,我們保住並鞏固了子孫基業,大幅提昇了人民群眾的生態保護意識,『青山常在、永續利用』的目標正在變成現實。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