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精神沃土 澆灌文明花開
友好區精神文明建設成果豐碩
文明,是一座城市彈奏出的最動人的樂章,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友好區委、區政府的高位推動下,全區乾群合力,打好主動仗、凝聚正能量,以文明的寫意、和諧的妙筆,描繪了一幅幅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新藍圖』。
『除陋習樹新風』,文明新風助力鄉村振興
陳規陋習逐漸破除、群眾文化生活日益豐富、城市鄉村整潔有序、崇德向善蔚然成風……走進友好區不難發現,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文明過節、弘揚美德、遠離賭博、愛護環境、健康娛樂、生活方式科學文明的更多了。
『現在閑下來的時候,我就跳跳操、健健身,心情和身體都可好了。』村民王大娘歡喜地告訴記者。
近年來,友好區始終按照『突出重點、統籌兼顧、集中治理、整體推進』的指導思想,不斷將『除陋習,樹新風』工作向廣度和深度拓展,加強多部門聯動合力推進,持續深化鄉風文明建設。『美麗村莊我的家』『黨風政風引領農村新風』『送書下鄉惠民』『文化下鄉歡樂送』『倡導文明婚俗』『整治賭博陋習』『掃黃打非』『邀你一起來光盤』『安全過元宵拒絕孔明燈』『戴口罩強防疫築牢防控屏障』『文明餐桌』等各項工作紮實開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群眾生活的點滴,打造『外在美』『內涵美』兼具,營造樹立文明新風、建設文明鄉村的濃厚氛圍,激發群眾創業致富內生動力,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發展。
城市文明有溫度,志願服務暖心護航
黨員乾部當先鋒,社區網格深入千樓萬戶,居民群眾齊上陣,『小手拉大手』文明勸導,『紅馬甲』『紅袖標』『小紅帽』等志願服務深入人心。
多年來,友好區大力倡導和推進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配置『8+N』服務模式,成立了環保、文藝、青年、巾幗、醫療、法律等32支志願服務隊,志願者注冊7961人。志願服務活動的蓬勃開展,形成了以黨員志願者為中堅骨乾、社區志願者為主體、各類社會志願服務組織和愛心人士統籌協調的志願者隊伍。
以『互聯網+志願服務』『社工+志願者』等方式,開展理論政策宣講、文化文藝服務、助學支教、醫療保健、科學科普、法律服務、衛生環境和『鄰裡守望e家親』『愛心6+1』敬老工程扶貧幫困等志願活動千餘場次,參加志願服務累計人數達5萬餘人,在職黨員志願服務活動參與率達到90%,成為該區精神文明建設的響亮品牌。
2022年,友好區積極打造文明實踐特色和亮點,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21個,覆蓋率達到了100%。按照『因地制宜、盤活資源,就近就便、便於參與』的原則加強陣地建設,設置了實踐基地,發揮『傳播、踐行、服務』三大功能,構建了區、鎮(街道)、村(社區)三級聯動網絡,打造『實踐中心—實踐所—實踐站—實踐點』四級服務陣地。做到哪裡有群眾,哪裡就有志願服務,打通了志願服務的『最後一公裡』,一抹志願紅溫暖了一座城。
深化文明創建成果,繪就城市文明底色
全國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最靚麗的『名片』。友好區始終把全國文明城市創建作為提高居民素質、提昇城市品位、促進城市發展、增強城市活力、打造宜居宜業城市的重要抓手,紮實開展各項文明創建工作,堅持『長效』,保持『常態』,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於心、外化於行。
近年來,完成綠化植樹2.5萬株,新增綠化面積17.6萬平方米。昇級改造和新建各類道路8.1萬平方米,完善各類公共文體設施4000平方米,安裝太陽能路燈514盞,新建健身廣場2處、6000平方米。改建2000平方米農貿市場,完成農村廁改88戶,建設農村道路暢通工程10.5公裡。實施自來水廠改擴建工程,新建水處理車間2000平方米。
多年來,持續開展基礎設施、市容市貌、環境衛生、亮化綠化工程、『十大提昇』行動、『文明健康綠色環保』行動、文明城市公益宣傳等創建活動,進一步提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群眾知曉率和滿意率達到100%。
選樹群眾身邊典型,以『好人標杆』引領社會道德風尚。持續開展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校園、文明家庭創建活動,共有158個單位、36個家庭獲得榮譽稱號,評選出『感動友好』『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美德少年』等先進人物262人。2022年友好區第三中學被命名為第八批全省學雷鋒活動示范點。
深入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舉辦藍莓采摘節、冰雪歡樂季、百萬青少年上冰雪等文化旅游活動,結合『三下鄉』文化惠民進萬家,『頌歌獻給黨』『文化宣傳進景區』等一場場群眾喜聞樂見的各類文化活動,為群眾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大餐。
舉辦伊春市『閱讀新時代奮進新征程』暨友好區全民閱讀主題活動,『書香林都共享閱讀』誦讀會,『誦讀經典傳承文明』青少年讀書節,建立『森林書屋』『農家書屋』,帶動全民讀書熱情。
特色文化產業蓬勃發展。2012年友好區柏成木藝有限公司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2015年該公司的薄木粘貼畫技藝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7年『春潮之聲多彩之夏』群眾文化品牌被文化部評為重點文案。2018年青山村農家書屋被評為全國示范農家書屋。2019年溪水林場被評為黑龍江省鄉村旅游示范點,2020年被省文化和旅游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列入黑龍江省鄉村旅游重點村名錄,『紅扒野豬頭』傳統技藝制作被納入伊春市第六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22年愛國村被定為全市首批鄉風文明試點村。
如今,老百姓在家門口享受文化大餐已成常態。友好區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開展文化惠民活動,豐富了群眾的文化生活,增強了文化自信,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繁榮發展成果。
城市因文明而絢麗,生活因文明而美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友好區將持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走深走實,努力讓文明創建成果可見可感,讓精神文明之花璀璨綻放。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