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納百川聚英纔 綠色崛起向未來
我市人纔工作綜述
人纔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近年來,我市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纔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貫徹新時代人纔工作新理念新戰略新舉措,聚焦全市長遠發展和現實需求,持續在強機制、聚人纔、激活力、優服務上下功夫,奏響新時代人纔發展的強勁樂章。
——人纔總量形成規模。全市各類人纔總量達9.07萬人,佔全市人口總數的10.3%。其中,黨政人纔1.32萬人、企業經營管理人纔0.85萬人、專業技術人纔4.06萬人、農村實用型人纔0.92萬人、技能人纔1.88萬人、社會人纔0.04萬人。
——人纔結構持續改善。各類人纔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0.07萬人,具有大學學歷2.1萬人,分別較3年前增長了16%和11%。具有高級職稱0.43萬人,佔專業技術人纔總數比提高到10.6%;具有中級職稱1.34萬人,佔專業技術人纔總數比提高到33%。
——載體平臺不斷豐富。5年來全市新建院士工作站1個,科學家工作室2個,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9個,省級科技成果轉化基地1個,省級科技孵化器4個,建立科技示范基地29處。
——人纔效能逐步釋放。支橕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能力進一步提昇,『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取得科技創新成果104項,獲得省級科學進步獎8項,市級科學進步獎33項,新注冊科技型中小企業335家,高新技術企業達13戶。
——發展環境持續改善。人纔培養、引進、使用、激勵、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快完善,人纔投入穩定增長,子女入學、配偶安置、醫療保障、旅游出行等『關鍵服務』質量穩步提昇。
……
實現科學發展,人纔是關鍵;推動高質量發展,人纔是引擎。如今的林都伊春正成為各類人纔創新創造、大有可為的熱土。
黨管人纔 健全機制『強保障』
堅持黨對人纔工作的全面領導,是做好人纔工作的根本保證。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高度重視人纔工作,堅持親自謀劃、親自部署,以高站位、大格局、寬視野為人纔工作把關定向,切實將人纔工作責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建立了人纔工作領導小組市委書記、市長『雙組長』制,壓實『一把手』帶頭抓『第一資源』責任,積極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牽頭抓總,市、縣(市)區上下聯動,行業部門密切配合,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人纔工作格局。
落實常委會『第一議題』制度,及時傳達中央和省委人纔工作會議精神,將《新時代龍江人纔振興60條》納入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內容,並結合我市實際開展了廣泛深入的學習宣傳貫徹活動。
拿出『硬政策』,打造『優環境』。我市高位謀劃新時代人纔工作,研究制定了以《伊春市加強和改進新時代人纔工作的實施意見》為總綱,《新時代伊春集聚人纔若乾政策》《『智匯林都』人纔集聚工程實施方案》等為支橕的『1+N』人纔政策新體系,在體制機制改革、平臺載體建設、引纔聚纔工程、優化服務保障等方面予以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為各類人纔在林都大地乾事創業、施展纔華搭建廣闊舞臺。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我市緊盯『落實關』,定期組織召開市人纔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制定領導小組工作規則和領導小組辦公室工作細則,建立臺賬式管理、清單化交辦、常態化督辦等運行機制,確保重點任務迅速落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制定人纔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細則,並納入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責任指標考核體系,以考核促落實、以考核提實效。
人纔投入是最具戰略性意義的投入,也是回報率最高的投入。我市始終堅持人纔投入優先保證,市財政每年向人纔發展基金投入資金1000萬元,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加到每年2000萬元。
推行領導乾部聯系服務人纔制度,經常性聯系重點專家人纔,常態化問候、問情、問需、問策。2021年度全市31名市級領導聯系服務人纔124人次,吸納意見建議32條、幫助解決實際問題8個,715名縣(處)級領導聯系服務人纔1400餘人次,吸納意見建議200餘條。
築巢引鳳 拓寬渠道『聚賢纔』
多士成大業,群賢濟弘績。我市持續加強人纔引進工作,出臺系列與時俱進、務實管用的政策措施,逐漸形成『近者悅、遠者來』的引纔用纔格局。
——積極參與『市縣委書記進校園』『黑龍江人纔周』『一站式組團招錄』等系列引纔活動,面向全國112所目標高校和省內院校開展了多場招聘活動,近3年累計為市直企事業單位、民營企業吸納高校畢業生1300餘人,其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碩士研究生200餘人。尤其在今年的『市縣委書記進校園』引纔活動中,我市拿出612個事業崗位公開招錄高校畢業生,在全社會引起了強烈反響,3000餘名高校畢業生競相報崗,成為我市近年來規模最大的一次事業單位人纔引進活動。
——突出『急需緊缺』導向,制定出臺《伊春市急需緊缺人纔引進辦法》,開闢人纔引進『綠色通道』,吸納各類人纔加速集聚。該政策成功吸引具有科技發明、競賽輔導經驗的南京大學物理學院凝聚態物理專業徐在春博士到市第一中學任教,根據相關政策其愛人也被對口安置到我市工作。
——搭建市校合作平臺,與吉林大學、哈爾濱音樂學院等簽訂校地合作協議20餘個。今年以來,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等高校相繼到我市開展高層會談,進一步推進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平臺建設,持續強化人纔引進培養能力,助推我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傾力打造中國大學生『森林裡的家』實習實訓基地、生態文明教育基地和森林物產供應基地等『十大基地』。目前,全市已掛牌成立各類基地150個,吸引4000餘名大學生到我市參加實習實訓、研修游學。
——持續發揮人纔驛站柔性引纔功能,分別與東北林業大學、省農科院合作,共建科技研發與推廣中心、實踐實訓基地和合作研發平臺,整合科技示范基地15個,促成了中科院空天院童慶禧院士與伊春森工集團合作建立林業遙感院士工作站。幾年來,各類人纔驛站、人纔智庫柔性引進專家學者千餘人。
——用好用活編制資源,加大崗位供應力度。創新建立了市縣兩級事業編制『周轉池』,保障滿編事業單位招聘需求;近三年通過定向選調優秀大學生、公務員考錄、企事業單位招聘等方式,引進各類人纔近5000人,其中『雙一流』高校畢業生超600名。
——『引進一批人纔,成就一番事業』。通過引進吉林大學排球專業碩士研究生張兆華、李維夫婦為代表的一批專業人纔到鐵力市一中任教,積極打造我市排球特色教育品牌。幾年來,鐵力市一中代表我市參加國際、國內大賽60餘次,斬獲國家級大賽冠軍2次、亞軍3次,先後培養球員120餘人,其中40餘人通過排球專業考入浙江大學、中央財經大學等名校,隊員王藝竹更是入選女排國家隊陣容。
多措並舉 精准施策『育良纔』
功以纔成,業由纔廣。對於選育什麼樣的人纔、如何讓人纔融入伊春發展,我市緊扣不同產業特征通盤考慮,形成了多層次多渠道人纔培養模式,進一步暢通了人纔成長通道。
大力培養專業人纔,賦能重點產業快速發展。鐵力鹿鳴鉬礦建立人纔教育基地,為高校畢業生系統編制3年人纔成長路線圖,科學設置地質、采礦、選礦、冶金、機電設備等專業類目,並配備1-2名導師,開展人纔精細化培養,助力綠色礦山產業不斷發展。在各類人纔的有力支持下,鐵力鹿鳴鉬礦、建龍西鋼已進入省創新型領軍企業和百強企業行列,對全市經濟增長貢獻突出。
產業需求在哪裡,人纔支持就延伸到哪裡。制定出臺《關於貫徹落實〈黑龍江省創意設計產業發展專項規劃(2022-2030年)〉的實施方案》等支持政策,推進省『三經濟一產業』加速布局;相繼出臺《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21條》《伊春支持市場主體發展44條措施》,助推民營經濟快速發展,建設的市小微企業創業(孵化)基地被評為『國家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積極參與『龍江千名企業家培育計劃』『龍江企業家發展計劃』,先後邀請省中小企業服務中心、中央美術學院肖立教授、八一農墾大學李興革教授與我市永達工藝品公司、鑫旺山特產等企業對接,為企業發展難題『對癥下藥』。與哈爾濱工業大學合作舉辦『卓越管理實踐領導力提昇』(EMBA)培訓班,對我市工業企業家進行系統培訓,提昇相關人纔的經營理念和管理能力。
今年1月,我市鄉土人纔的典型代表王美江被省政府授予『龍江大工匠』榮譽稱號。正是在他刻苦鑽研、追求卓越精神的帶領下,美江木藝品廠不斷發展壯大,2021年成為『省級小型微型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帶動我市北沈香工藝品上下游產業鏈持續發展,實現千人再就業。
著力為創業人纔打造優越政策環境,制定出臺《大學生創業種子資金管理辦法》,已累計發放種子資金200萬元,資助支持80餘名大學生自主創業,其典型代表哈爾濱師范大學伊春籍畢業生胡銳哲,創業初期申領種子資金3萬元,成立童趣教育諮詢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已在全國建立15個分校區,安置就業150餘人,年營業額1000餘萬元。
對於來伊創新創業的高校畢業生和團隊,我市還提供創業補貼、帶動就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就業見習補貼、創業園孵化等配套支持政策。目前,創業孵化園已累計吸引入駐企業70家,孵化出園企業57家。
聚焦打造『冰壺之鄉』品牌,大力推進冰壺賽事、冰壺培訓、冰壺基地、冰壺產業等融合發展,與體育總局冬運中心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積極爭取世界冰壺學院及相關培訓項目落地伊春,全力抓住『後冬奧時代』機遇,加快培養我市冰雪人纔。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為接續培養青年人纔,我市持續加大引進高校畢業生到基層任職力度,近3年錄取選調生330名,利用鄉鎮(街道)事業編制公開招聘450名大學生到村任職,156名年輕乾部被選派到鄉村振興一線駐村工作,大量年輕人纔到鄉鎮掛職、擔任『村第一書記』,到森林防火、信訪維穩、創建文明城和旅游發展領域開展實踐鍛煉。
伊春職業學院、伊春技師學院針對本地企業人纔短缺問題,量身定制了頂崗實習、定招直用、職業培訓、入學即入職等人纔培養模式,實現就學與就業無縫對接,為建龍西鋼、伊春森工集團、光明集團培養了一大批急需的技能型實用人纔。
伊春森工集團向黑龍江中醫藥大學捐贈200萬元設立『圓夢助學金』,計劃5年資助100名大學生。接受資助的畢業生志願服務伊春的,我市將按照專業對口原則優先安置工作,努力為我市發展中醫藥產業積蓄專業人纔。
水積而魚聚,木茂而鳥集。如今的林都伊春,正在成為各類人纔乾事創業、築夢圓夢的熱土,廣大人纔在這裡施展纔華、建功立業,激發起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澎湃動力。
注重實效 強化保障『優服務』
好政策引人纔,優服務留人纔。為了讓各類人纔在伊春落地生根,全市用心用情做好人纔服務保障工作,全力營造愛纔、敬纔、惜纔、容纔的社會環境。
『人纔公寓使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讓我安心工作,沒有後顧之懮。』2021年8月,秦皇島市海港區的賈春風通過公務員考試來到我市工作。初到伊春,他便感受到了我市人纔政策的暖心舉措,免費入住人纔公寓。公寓設有沐浴間、洗衣間、廚房、食堂等公用設施,並提供就餐補貼,有效緩解了引進人纔的短期住房之懮。目前,全市已建成市級人纔公寓2處、縣級人纔公寓10處,共500餘套,累計入住人纔380餘人。
作為人纔安居工程的另一重要舉措,我市制定系列人纔購房支持政策,為各類人纔提供了商品房價格優惠、首付款零利息分期、裝修貸款等購房福利『政策包』。同時,進一步放寬公積金貸款政策,高校畢業生在我市連續足額繳存6個月即可享受公積金貸款,將高層次、急需緊缺人纔和定向選調生首次申請公積金貸款額度提高到78萬元。目前,已累計為各類人纔發放零利率首付款117萬元、住房公積金貸款800餘萬元,有效緩解人纔購房裝修壓力。
對錄取到我市的選調生、通過急需緊缺人纔和『市縣委書記進校園』等方式引進到我市工作的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雙一流』本科生,一定時期內每月發放生活補貼;在我市工作達到服務年限且購買住房的,給予最高10萬元的安家費,其配偶還享受『對口對應』安置等相關政策。
留人重在留心,我市持續在提昇人纔榮譽感、責任感和歸屬感上下功夫。深入開展『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活動,組織林都精英、林下經濟領軍人纔等五大類人纔赴廣東省茂名市開展考察學習和療養休假。
推薦千餘名優秀專家人纔作為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人選,獲評各級勞動模范、『五一勞動獎章』『青年五四獎章』『三八紅旗手』等榮譽。
組織230餘名伊春籍在外成功人士開展『天南地北伊春人』集聚聯絡活動,通過懇談、座談、參觀考察等方式,真情邀請他們回鄉投資興業,助力我市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
千秋基業,人纔為本。中央和省委人纔工作會議為我市全面推進新時代人纔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未來,我市將以『1+N』人纔新政為依托,堅持在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創業支持、載體平臺建設、專項引纔行動、服務保障體系等方面持續發力,進一步破解制約人纔發展的制度『藩籬』,不斷釋放人纔政策『紅利』,努力營造有利於推動綠色轉型發展的人纔生態,謀劃建設縣域、產業、森工、院校等人纔創新集聚地,積極搭建森態旅游、現代農業、北藥產業、數字經濟、森林碳匯等人纔集聚平臺,加快引進培養各層次人纔,為助推我市高質量轉型發展,早日實現『讓老林區煥發青春活力』政治囑托提供堅強人纔支橕和智力保障。
(市委組織部供稿)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