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無限好人間重晚情
大箐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公益志願服務隊事跡
近日,記者來到大箐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公益志願服務工作地采訪時,75歲的志願者魯德福正忙著挑選愛心人士送來的舊衣物,經過篩選,他把完好的衣服挑揀出來准備後期打包送走,另有價值的衣物進行再加工;隊長賈海英正在組織退休的志願教師給放假在家的孩子們進行數學、語文和英語的教習,孩子們在她們的引領下認真學習。此時剛下過小雨,其他志願者正忙不迭地清理地面的積水,還有幾名女志願者在清掃櫃臺上遺落的瓜子皮、包裝紙等垃圾。
『孩子,你坐這裡,爺爺教你書法,筆拿穩……』『乖乖,你在屋裡寫作業,外邊太熱,對眼睛不好。』『沒聽懂啊?別急,我再給你講一遍……』
這一聲聲耐心、關切的話語不是自家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悉心教導,而是退休後志願加入大箐山縣新時代文明實踐愛心公益志願服務隊,義務為放假在家的孩子們提供輔導、管護的志願老人們發出的愛心話語。
這些老人志願者做到了哪裡有需要,他們就義無反顧地出現在哪裡。
該志願服務隊成立於2018年10月,目前,志願者已達236人,其中年齡最大者已75歲,他們都是來自社會各行各業的離退休人員,他們從平凡的生活中走來,身體力行、不辭辛苦、無私無畏、不問回報,幫助貧病幼弱,傳播文明風尚,點亮大愛華章,演繹著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將舊衣物加工成鞋墊再利用。
本報記者 胡錫韋 攝
樂得其所,義務捐助災區衣物。這些志願者們以『隨手公益』為切入點,本著『便民、惠民、利民』原則,通過微信群發布回收衣物時間,鼓勵居民參與舊衣物捐贈獻愛心,同時,志願服務隊也入戶上門回收舊衣物,回收的舊衣物進行消殺後按舊衣物的類別和季節進行分類,及時捐贈給有需要的貧困地區或鄉村家庭。對於回收後無法進行使用的廢舊衣物,進行二次加工,制作成環保購物袋、手套、椅墊、鞋墊等物品,贈送給有需要的環衛工人、物業工人、社區居民,為有需要的人群送去溫暖。2020年9月,大箐山縣帶嶺鎮紅星村遭遇水災,愛心公益志願服務隊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組織志願者趕赴現場幫助受災群眾,為其捐贈衣物150件,手工鞋墊70雙,面粉70袋,為村委會值班室捐贈被褥一套,為受災最重的村民嚴林川家送去慰問金1000元。
打包捐贈的衣物。
本報記者 胡錫韋 攝
近年來,先後為大箐山縣紅星村、勝利村等困難家庭捐贈衣物2200多件,為虎林縣兒童福利院和養老院捐贈衣物736件,為西藏貧困山區和四川宜賓地震貧困地區捐贈衣物130包,共計2600件。
心系貧病弱小,用愛心扶危濟困。志願服務隊經常組織志願者自掏腰包,籌措必要的開銷經費,為居民鋪墊斷裂、坑窪道路,解決居民出行困難等問題,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八一』建軍節自發組織到賓北社區看望軍烈屬粟大娘,為她送去牛奶、水果等慰問品;每逢春節,還經常去慰問困難家庭和孤寡老人,累計送去凍餃子158.4斤、慰問45戶。2020年以來,連續為中考考生、家長志願服務,免費提供飲用水220提,扇子2000把。開學季向帶嶺小學捐贈志願者手工制作椅墊160個、兒童玩具300件、書籍200本,為留守兒童、貧困兒童送去社會的關懷;利用廢舊衣物制作綠色環保袋850個,免費發給居民,號召老百姓做綠色環保健康的踐行者;給一線的物業和環衛工人送去自制鞋墊1100雙,棉手套301副,將愛心獻給基層工人師傅們。每逢重陽節,志願者們都自發采購食材,為養老院的老人包餃子,免費理發,還為老人們送去精彩的文藝節目;端午節還為老人包粽子、煮雞蛋等。3年來,為大箐山縣的老年人免費理發280人次,親自上門為行動不方便的老人和殘疾人免費理發100餘次。
貢獻志願力量,疫情防控勇擔當。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愛心公益志願服務隊志願者主動請纓,每天身穿紅馬甲、頭戴小紅帽挨家挨戶發放宣傳單、張貼倡議書、放響大喇叭、書寫牆報專欄,積極把黨中央的防控指示、防疫知識及時送到人民群眾心中。主動關注鎮域范圍內返鄉人員動態,協助鎮村有效做好人員的動態管理工作,為居民的安全保駕護航。去年9月2日,看到平臺工作群通知,縣民政局需要10名志願者,他們立即響應,不到1個小時,一支由14人組成的志願者小分隊成立了,9月4日,完成第一階段任務。
無論是冬季寒風凜冽,還是夏季烈日炎炎,志願者們犧牲小家安危,守護大家平安。每天輪班巡護在養老院的周圍,冬天有時手腳凍得發麻,手機都凍關機了,志願者們依然戰斗在疫情第一線,歷時200多天,時長2118小時,累計捐贈口罩1250個,共計7500元;酒精13桶,共計624元,面對困難時,同舟共濟,攜手共對,獻出夕陽的愛。
最美不過夕陽紅,溫馨又從容。正如歌裡所唱的那樣,這群高齡志願者們給社會帶來的溫馨又何止從容這樣簡單。在這個小鎮裡,不貪圖任何報酬,通過發揮自身餘熱,堅持用自己最擅長、最真實、最直接的方式貢獻自己的力量,感恩社會,感染身邊人,感動你我。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