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邊陲美麗鄉村
嘉蔭縣奮力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黨的十八大以來,嘉蔭縣堅持生態立縣、農業穩縣、產業強縣,聚焦鄉村振興『20字方針』靶向發力,圍繞農業強抓基礎、農民富抓產業、農村美抓環境等目標要求,把更多的政策和資源匯聚到農村,補齊農業農村短板,著力興產業、強設施、防返貧,不斷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步伐,打造乾淨整潔、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帶動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觀光花園、采摘樂園等多元業態,鼓勵農民發展庭院經濟,深挖農民增收致富潛力。積極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建設一批以永安村、結烈河村、燎原村為代表的鄉村民宿、旅游觀光和商品展銷示范村。引導農民科學發展袋栽木耳、北藥種植等特色產業,鼓勵養豬場擴大規模,支持冷水魚養殖發展壯大,持續促進農民增收。積極推進一產『接二連三』破題,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重點,結合創意產業設計工作,扶持壯大御源豆制品等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充分發揮寒地黑土、綠色有機等農業資源稟賦,依托50萬畝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准化生產基地,打造『興安嘉品』區域品牌,加快形成農產品產銷體系。
發展電商直播,打造網紅創業基地。立足本地特色資源,扶持農村電商發展,搭建農產品銷售平臺,帶動農產品銷售,增加農民收入。通過短視頻直播平臺向網友介紹蜂蜜、木耳、大豆等包裝精美、價格實惠的土特產。構建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建立中心倉儲庫,統一庫存、匯集產品、一件代發。建立物流體系,節約運營成本,實現創業利潤最大化。電商憑借便捷、高效、成本低、覆蓋面廣等優勢,進一步推動農村產業轉型昇級,助力鄉村振興『加速跑』。目前,全縣下達中央、省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3959萬元,安排實施銜接資金項目25個,產業項目11個,涉及資金2188.67萬元;基礎設施項目13個,涉及資金1756.83萬元。
開展美麗宜居鄉村工作,打造生態宜居美麗鄉村。他們堅持以『六美六宜居』為主線,突出『1、10、100』創建重點,即1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鄉、10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村、100個市級美麗宜居示范庭院創建,強化資金保障,抓實項目建設,推動『美麗宜居村莊』建設工作有序開展。加強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昇水、電、路、氣、通訊和物流等設施條件,推進農村社區綜合服務設施全覆蓋,實現與鄉村功能匹配、與城鎮互聯互通。統籌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污水革命、菜園革命,加快村莊硬化、淨化、綠化、亮化、美化提昇。
在加強鄉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中,他們著重穩步推進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農村公路『路長制』,按照『四好農村路』標准,對老舊通村公路進行維修改造,改擴建農村公路65.88公裡,改造危橋1座。實施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烏雲鎮和向陽鄉建設低溫熱解垃圾處理站示范點,通過終端前移,大力提昇了農村垃圾處理能力。推進鄉村綠化美化,栽植補種綠化樹7.8萬株,綠化覆蓋率保持在32%以上。不斷完善環境衛生日常管理機制,實現動態化保潔、常態化督查的良好氛圍,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同時,全縣各鄉鎮各單位號召發動黨員乾部、村民加入家鄉建設維護活動中來,清理村莊道路沿線裸露垃圾,修剪清除路邊雜草,引導村民勤洗勤擦勤收拾,確保不留死角,自覺維護人居環境。
教育和引導農民樹立良好的鄉風村風民風。他們充分發揮村兩委班子和農村黨員的帶頭作用,實現對鄉村的有效治理。村兩委通過不斷完善村規民約,逐步抓責任落實、抓氛圍營造等形式,進一步深化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動員組織各鄉(鎮)、村政治覺悟強、威望高的老黨員、老乾部組建鄉村文化隊伍,並利用春節、『五一』、中秋節、國慶節等重大節慶日,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活躍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開展送文化、送電影下基層主題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村中心書屋和文化站的作用,因地制宜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全民閱讀等文明實踐活動,切實打通宣傳、教育、關心和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