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小興安嶺還是春寒料峭時,井岡山早已是滿目翠竹。
2017年4月,我參加了省人大常委會在井岡山市乾部學院舉辦的人大代表培訓班。從伊春乘機到北京轉機,直飛江西南昌。從南昌乘火車經吉安市到達井岡山市。汽車從井岡山站出發,向茨坪鎮行駛。井岡山是縣級市,茨坪鎮是井崗山紅色名勝的主景區。
難忘茨坪鎮那漫山遍野的翠竹
汽車很快進入山區公路,時而起伏,時而轉彎,大約半個多小時到達茨坪鎮,撲面而來的是那滿眼綠色的翠竹。茨坪鎮,四面環山,鎮中心是風姿獨秀的挹翠湖公園,毛竹的枝葉搖曳著湖面,掩映著亭臺樓閣。環湖公路翠竹成蔭,游人如織。環視著這裡的滿目翠竹,頓時平添了人間仙境和世外桃園之感。北山坡的蒼松翠竹之中,坐落著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我們每天上午在教室聽課,下午參加紅色實訓體驗。穿上紅軍的服裝,戴上紅軍的帽子,挎上紅軍的背包,我們向陵園烈士敬獻花籃。這裡1.5萬有名字的烈士的英靈,見證了當年井岡山斗爭的壯舉。南山坡的翠竹郁郁蔥蔥,環抱著井岡山革命博物館。館內珍藏文物3萬餘件,望著朱德同志題寫的館名手稿,眼前浮現出朱軍長在這裡用毛竹扁擔下山挑糧的情景;看著館內珍藏的一枚斑駁的早期黨徽,不由想起今天每名黨員胸前那鮮紅閃亮的標志。東山坡是革命舊址群,是掩映在一片蒼松翠竹之中的民房,主要是毛澤東同志舊居和紅四軍軍部舊址。毛澤東的臥室兼辦公室,陳設非常簡朴,引人注目的一副家當,就是用竹篾編制的籮筐,這是主席用來裝文房四寶和書籍報紙的,挑著籮筐就可以隨軍上路。毛澤東在這裡寫下了光輝的著作《井岡山的斗爭》。
難忘茅坪鎮那高大挺拔的翠竹
茅坪鎮景區有著名的八角樓,這是毛澤東同志在井岡山的另一處舊居。這是一棟土磚結構的兩屋小樓房,因樓上有八角形天窗而得名。毛澤東在八角樓的油燈下,寫下了著名的篇章《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
凝視著桌上的這盞油燈,我的眼前浮現出毛委員在燈下寫作的情景。這裡茂林修竹,古樹參天,屋後蒼松翠竹的枝葉高高地垂落在房頂之上,訴說著當年的崢嶸歲月。回望著八角樓,我感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種子就是在這裡開始生根發芽,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就是在這裡開始點亮中國,中國革命走農村包圍城市的新道路就是在這裡開創。八角樓的燈光,在茫茫黑夜裡,昭示了中國革命勝利的黎明和曙光。
難忘黃洋界那一望無際的竹海
黃洋界景區,是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發生地。這裡海拔千米以上,遠眺峰巒疊嶂、雲霧茫茫;進入景區茂林修竹、遮天蔽日。我們去黃洋界時,還是風和日麗,到達景區時,卻風雨交加,過後又雲散天晴,著實感受了羅霄山脈天氣變化的無常。這裡的紀念碑鐫刻著毛澤東當年為黃洋界保衛戰所作的詞《西江月·井岡山》。在『黃洋界上炮聲隆』的哨口景點拍照留影,聽導游講當年紅軍用竹釘、竹槍和一門迫擊炮打退敵軍的壯舉。
井岡山那根深葉茂的翠竹,見證了中國革命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讀過著名作家袁鷹的散文《井岡翠竹》,到井岡山看林海,跟著經典名著去旅行,最使我難忘的是那漫山遍野的翠竹,因為它是革命的竹子!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