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殯葬 惠及百姓
我市推動殯葬事業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民政廳的精准指導下,我市把推進殯葬事業改革作為鞏固提昇林區百姓福祉的一項重要工作,在推進殯葬改革、殯葬惠民、殯葬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健全完善了覆蓋城鄉的殯葬服務體系,滿足了群眾基本殯葬需求,全市殯葬事業健康快速發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堅持改革成果人民共享,我市全面落實殯葬惠民政策,降低群眾殯葬費用支出,努力做到讓逝者安息、讓生者慰藉。全市除鐵力市外實行免收轄區內所有死亡人員遺體火化費用的惠民政策,其中嘉蔭縣對行政區域內的城鄉居民(含暫住人口)免收遺體火化、遺體接運、遺體存放三項基本服務費用;鐵力市對低保戶和特困人員免收遺體火化、遺體接運、遺體存放、骨灰寄存四項基本服務費用。
近日,在伊春殯儀館給父親辦理完喪事的市民王先生說:『我父親去世3天後到伊春殯儀館治喪,本以為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沒想到殯儀館這裡服務周到、價格低,還透明。』
為響應國家和省、市大力推行殯葬惠民政策的號召,充分體現殯葬公益屬性,伊春殯儀館全面實施減費降價,免收遺體火化費,骨灰盒銷售執行零加價,最高價格600元,最低價格100元左右,公墓價格在原有的基礎上減免5000元。同時,限定銷售殯葬用品數量,削減多項延伸服務,做到了政府基本定價收費全省最低,延伸服務項目種類全省最少,人均在殯儀館的喪葬費用僅需300元左右。兩年來,共減免喪葬費用達200餘萬元,得到了治喪群眾的廣泛好評。
為減輕群眾喪葬負擔,鐵力市政府出資將原為個人經營的『享澤園殯儀服務中心』收回公辦,交由鐵力市殯儀館經營管理,並大幅度下調殯葬服務收費價格,花圈原價360元/個降至最低70元/個,遺體存放費原價480元/天降至最低120元/天,平均降幅達80%左右……一系列措施,真正讓老百姓享受到了惠民殯葬帶來的實惠。
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利用電子屏、公示板等方式將『六公開』(服務項目、收費標准、服務內容、服務流程、服務承諾、服務監督)制度進行公示,做到了明碼標價,治喪群眾可自主選擇服務項目,滿足不同群體的消費需求,杜絕搭配和捆綁銷售情況的發生,有效解決了殯葬服務亂收費問題,切實保障了群眾的基本利益。
當前,我市正在推進殯葬惠民政策普惠共享,在鞏固遺體火化費用減免惠民政策落實成果的基礎上,力爭在2022年底前實現全市殯葬四項基本服務費用全免,切實履行政府對基本殯葬服務的兜底保障職責,為全面建立普惠型基本殯葬服務保障制度奠定基礎。
今年清明節前夕,70歲的李大爺正在花店選購鮮花准備祭掃。老人介紹,以前去殯儀館都是燒紙祭奠,紙灰漫天、煙霧嗆鼻。從前年起,他們開始用鮮花祭掃,既環保又安全。
『時代在變,祭奠的方式在變,但對故人的情感是不變的。』李大爺深有感觸地說。
清明節期間,為滿足廣大群眾的祭掃需求,全市殯葬服務機構全體乾部職工義務為群眾擦拭骨灰寄存格位玻璃門、清掃公墓墓位4.1萬餘個,清理墓區清明節前擺放的祭祀貢品、垃圾等1000餘袋。南岔縣殯儀館還舉辦了集體共祭活動,工作人員統一著裝,以全體默哀、誦讀祭文、鞠躬行禮、敬獻鮮花的形式告慰逝者、禮敬故人,為不能到現場祭掃的群眾代行祭掃之禮,表達對故人的哀思。
如今,與時俱進的祭掃新方式讓清明祭掃更加『清明』,根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復雜形勢,我市推出了『雲祭掃』服務平臺,逝者親屬通過關注微信公眾號和登錄網址的方式,即可在網上對故人進行祈福、獻花、進香、敬酒等拜祭活動,實現不出家門就可以表達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願望,同時有效的控制了疫情傳播風險。截至目前,網絡祭掃點擊量達2.8萬餘次。
全市各地充分利用清明節集中祭掃的契機,創新祭掃服務載體,大力推廣網絡祭掃、鮮花祭掃、家庭追思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將清明節祭掃與弘揚優良家教家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推行節地生態安葬相結合,積極推動喪葬禮俗改革,助力鄉村振興和社會文明進步。
如何強化殯葬服務民生保障能力?是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部門普遍思考的重要問題。
為全力為群眾營造環境舒心、服務暖心、辦事省心的治喪環境,鐵力市殯儀館對基礎設施進行了全面昇級改造,新建了告別火化廳、綜合服務樓,新上了三臺火化爐和兩套尾氣處理設備,購置了四輛專用運屍車,殯葬服務能力得到全面提昇。又相繼建設完成了『殯儀館自來水安裝工程』和『老辦公樓改造骨灰寄存室工程』項目,解決了殯儀館職工及治喪群眾多年來用水難的問題,同時提高了殯儀館骨灰寄存能力。
嘉蔭縣針對原殯儀館建設年代久遠,基礎設施落後的實際情況,為了更好的滿足群眾基本喪葬需求,改善治喪環境,積極爭取國家和省級資金投入,投資1874萬元新建了2480平方米具有火化功能的殯儀館,規劃了停車場、辦公區、吊唁區、火化區和寄存區等區域,遺體接運、存放、火化和骨灰寄存等設施設備齊全,徹底打破了嘉蔭縣沿襲70多年的土葬歷史,實現了我市火葬區全覆蓋,火化率逐年呈上昇態勢。
為加快補齊殯葬服務設施短板,改善殯葬基礎設施條件,制定了《『十四五』伊春市殯葬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謀劃全市新建殯儀館和公益性骨灰安葬設施建設項目6個,總投資7065萬元。當前已有5個項目建設資金到位,將於今年陸續開工建設;持續推進中心鄉鎮骨灰堂建設,全市現已建成使用8個,正在建設4個,覆蓋率達到100%。
通過建設中心鄉鎮骨灰堂,全面提昇了殯葬服務均等化水平,殯葬事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得到有效緩解,殯葬服務供給比較充分,服務管理更加惠民便民,社會和群眾的認可度、滿意度不斷提高。
殯葬改革牽涉到千家萬戶,是一項長期、系統的民生工程,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民政部門將深入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精神,以維護群眾基本權益為宗旨,以推動殯葬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提高殯葬服務水平為抓手,以完善殯葬管理體制為保障,不斷深化殯葬改革,努力開創殯葬改革工作新局面,為伊春乃至全省全面發展全方位振興貢獻伊春力量,展現民政擔當,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