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必須舉全黨全社會之力推動鄉村振興。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擘畫了伊春未來五年的發展藍圖,報告指出:『我們要實施「大振興」戰略,將鄉村振興與林場振興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和林場振興有效銜接,做大做強縣域經濟,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報告不僅提出了發展目標,而且用五個『持續』指明了發展路徑。
一、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到2020年我國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的目標任務。目前看,脫貧進度符合預期,成就舉世矚目。中國的一切問題歸根到底都離不開『三農』問題,解決好『三農』問題,就夯實了高質量發展的基礎。習近平總書記講:『脫貧攻堅戰不是輕輕松松一衝鋒就能打贏的,從決定性成就到全面勝利,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然艱巨,決不能松勁懈怠。』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前提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黨代會報告中指出,今後一定要確保工作不留空檔、政策不留空白;要建立、健全快速發現和響應機制以及幫扶機制;要加強扶貧項目資產管理和監督;要抓好脫貧人口穩崗就業,提昇自身造血能力。借鑒農村脫貧攻堅經驗,完善林場貧困人口幫扶機制,實現應幫盡幫、應扶盡扶,盡快擺脫貧困。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二、持續提昇農產品供給能力
保障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始終是『三農』工作的頭等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牢牢把住糧食安全主動權,糧食生產年年要抓緊。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民為國基,谷為民命。確保農產品穩產保供,保障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我市也在不斷加力夯實農業生產根基。
藏糧於地,夯實糧食產能基礎。藏糧於技,強化科技和人纔支橕。『豐年不忘災年』,厲行糧食節約,減少損失浪費。建立遏制『舌尖上的浪費』的長效機制。黨代會報告指出,今後我市將持續推進高標准農田建設,加強防洪除澇和水資源配置等工程建設,提昇農業防災減災能力。鼓勵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為保障初級產品供給作出伊春貢獻。『洪范八政,食為政首。』確保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是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在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的復雜形勢下,立足自身抓好農業,依靠自身端牢飯碗,纔能更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
三、持續壯大特色農林產業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聚焦產業促進發展,是接續全面推進『雙振興』的關鍵所在。近年來,伊春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資源稟賦,在不放松糧食生產的同時,突出發展生態特色農業,引進建強龍頭企業,扶持做大本地企業,整合資源優勢,形成了『紅藍黑白+林藥+林畜+林菜』等特色產業鏈條。全市綠色有機作物種植面積發展到141萬畝。沿伊嘉公路打造小漿果產業帶,友好萬畝藍莓產業園成為全國最大的藍莓集中連片種植基地。沿金南公路打造萬畝北藥產業帶,全市中藥材種植撫育面積達58.5萬畝。森林豬養殖達50.2萬頭,食用菌種植2.8億袋。2021年,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87元,比上年增長8.6%;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06元,比上年增長10.5%。
報告指出,我市將繼續因地制宜建設道地中藥材核心產區,提高森林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能力,深入實施品牌戰略,放大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效應,提昇『伊森』『林都北藥』本土品牌的影響力。通過這些務實舉措,必將持續壯大我市特色農林產業的發展。
四、持續推進鄉村和林場建設
伊春將堅持系統觀念,將林場振興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遵循城鄉發展建設規律,建立健全上下貫通、精准施策、一抓到底的鄉村振興工作體系。堅持全域布局、錯位發展,培育一批旅游特色小鎮,建設中醫藥特色小鎮,培植鄉村特色產業,加快形成『一村一品』『一場一品』『一鎮一業』『多鎮一業』的特色產業格局。積極發展高值高效作物,培育蔬菜、食用菌、鮮食玉米等特色作物。報告指出,保持歷史耐心,明確建設時序,避免無效投入、造成浪費。我們要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盤活用好林場閑置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科學利用林地資源,大力發展森林食品、木本糧油,促進種養加銷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帶動農民和職工群眾持續增收,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後五年,我市將大力整治人居環境,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林場)改廁、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還將建設一批美麗宜居村莊(林場)。加大鄉村(林場)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農村供水保障工程,推進農村『能源革命』,完善鄉村(林場)綜合服務設施,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水平。
因此,我們要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扮演好鄉村振興過程中的生態保障與產業推動的雙重角色,助力美麗鄉村、富饒鄉村建設,為子孫後代留下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優美環境。
五、持續補齊縣域經濟發展短板
報告指出,今後我市將會更好的統籌縣域資源,大力培育發展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立縣主導產業。根據不同縣域的資源稟賦、區位優勢以及產業基礎,進行合理布局。要加快發展鐵力市現代農業和園區產業;加快建設南岔縣集種植、加工、生產、銷售、觀光為一體的北藥特色產業鏈;培育壯大湯旺縣、豐林縣、大箐山縣生態產業發展新模式新業態;深入推進嘉蔭縣興邊富民行動,努力建設美麗富裕邊城。為了更加完善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政策,黨代會報告從優化土地供應方式,全力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鼓勵金融機構發展產業鏈金融,量身定做金融產品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保障機制。黨代會報告強調,要完善考核機制,通過機制約束,推動縣域經濟競相發展、整體跨越。
鄉村振興是大勢所趨、民心所盼。對於我們這個農林結合的城市而言,要想實現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就是要實現鄉村振興、林場振興。『雙振興』既是今後五年我市實施鄉村振興、林場振興的行動綱領,又是當前一個時期推動和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遵循,我們一定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像抓脫貧攻堅一樣抓鄉村和林場振興,書寫好現代化新伊春建設的『三農』新篇章。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