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子孫後代留下美麗家園
寫在首屆『伊春生態日』之際
『咱的林子咱的山,咱的頭頂是藍藍的天……』
夏初,林都伊春,群山青翠,碧空如洗,綠水如藍,遠觀近望,濃淡相宜。
在湛藍天空的映襯下,伊春河宛若一條綠色絲帶,在市中心城區蜿蜒穿行;
在新青國家濕地公園,山水相依,碧波蕩漾,不時有白頭鶴飛過。放眼望去,風從水面過,人在畫中游……
近年來,我市堅持主動亮劍、鐵腕治污,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成效顯著,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98.9%,成為東北地區唯一全域獲評『中國天然氧吧』的地級市。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初步劃定生態保護紅線1.54萬平方公裡,建成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3個,我市保護區覆蓋率居全省之首。森林覆被率穩定在83.8%、森林蓄積年均淨增1000萬立方米以上。
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打造『森林碳匯城市』,與省生態環境廳、省林草局、省林科院建立廳市、局市、院市共建機制,加快推進『興安嶺生態銀行』試點建設,實現全省首例森林碳匯交易。
去年12月30日,經市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決定,將每年5月23日設立為『伊春生態日』,作為我市傳承生態文明的因子、發展生態產業的標識、厚植生態文化的印記。
構築生態屏障,堅守生態環境安全底線是關鍵。
記者在市生態環境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將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以精准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為工作方針,堅決打好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大氣、水、土壤、固廢污染防治,依法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廳市戰略合作『7個硬仗』,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現在,靠著這片綠水青山,我市經濟轉型道路越走越寬、越走越穩……
點綠成金,在發展農家樂、民宿等鄉村項目上可見一斑。
在溪水林場,來這裡旅游休閑度假的人越來越多,不時有山裡人家的飯菜香味從院中飄出來。很多人想不到,幾年前還是一名普通退休林場職工的劉養順,能成為聞名林場的農家樂老板。目前,30多家農家樂、民宿在溪水林場經營得風生水起。
在千裡興安嶺上,林畜、林農、林游齊頭並進,養生院、研學產業遍地開花,真正讓林區人民群眾收獲了『生態紅利』。
綠色是希望、是力量,更是伊春的未來。我市將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理念,突出抓好森林生態旅游主業,著力推進『森態旅居城市』建設,加力促進冰雪經濟、創意設計等多業態融合發展,持續叫響『林都伊春?森林裡的家』品牌。堅持農林一體化發展,推動工業經濟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加快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經濟轉型發展新藍海。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讓我們全市上下以首屆『伊春生態日』為契機,共同守護好綠水青山,構築生態屏障,讓良好的生態環境成為提高林區人民生活質量永恆的增長點。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