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報告指出:『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關鍵一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那麼,如何推動伊春的改革開放呢?如何用創新激發伊春發展的動力活力呢?我們要強化『三推進』,更加注重改革推動、開放帶動、創新驅動,不斷激發伊春高質量轉型發展的新潛能。
一是要更深層次推進重點改革。要破解發展難題,就必須依靠改革,要堅定改革的信心和決心,增強改革的耐心和定力,敢於涉險灘、啃『硬骨頭』,推動改革行穩致遠。伊春有自己的具體實際,在過去的五年中,我們蹄疾步穩推進『三大改革』,林區體制機制發生系統性、整體性、重構性深刻變革,我們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而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推進『三大改革』向深層次挺進,以釘釘子精神抓好『後半篇』改革任務落實。報告中提出,聚焦做好『三大改革』後半篇文章,構建系統完備的伊春森工集團『省屬市管』制度體系,依法依規履行出資人機構職責,健全伊春森工集團現代企業制度。對於改革中存在的問題,報告中明確指出,『通過積極對上爭取,逐步落實新設縣區事業單位落編選聘人員待遇,努力推動非公有林、森工企業棚改債務等歷史遺留問題解決。』這些務實舉措解決了很多歷史遺留問題,讓改革成果惠及更多林城百姓。對於政府機構的職權和分工問題,報告中從全面明晰新設縣區事權、持續推進強鎮擴權、厘清政事關系等方面進行了引導和規范。過去五年,我們完成伊春有史以來范圍最大、涉及面最廣的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撤銷15個市轄區,整合設立4縣4區,形成『一市五縣四區』新格局。對於新設縣區事權,我們要進一步厘清屬地政府與林業局公司權責關系,形成生態共管、資源共享、產業共建、民生共保的地企融合發展新格局。為了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就需要持續推進強鎮擴權,進一步擴大中心鎮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建立權責明確、行為規范、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中心鎮行政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對於如何厘清政事關系,報告中指出,『全面理順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機構職能,鞏固拓展事業單位改革試點成果。』伊春擁有83.8%的森林覆蓋率,生態是伊春的最大財富、最大優勢、最大品牌。報告中提出,『推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走在全省前列,統籌推進經濟體制、現代農業、黨的建設等重點領域改革,全面釋放改革新活力。』我們要堅決扛起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政治責任,守護好老林區,守護好小興安嶺的寶貴生態資源。
二是要更寬領域推進開放合作。開放合作有利於克服地區稟賦限制,實現資源要素的取長補短、優化配置,並有效延展地域發展空間,有利於實現錯位發展,做強做大地區比較優勢;有利於整合優良資源,以區域最高水平形成創新創造力;有利於實現先進帶後進,加快縮小地區差距,並有效提昇區域整體素質;有利於應對各種風險,和衷共濟渡過難關。推進合作開放,是伊春搶抓國家戰略機遇肩負的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也是伊春贏得未來發展優勢的必然選擇。一是要積極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健全以對俄和東北亞為重點的交往合作機制,提高與日韓、歐美和港澳臺合作水平,構建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合作體系。將伊春發展的『通道』深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融入『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將進一步強化區域開放合作,不斷促進區域合作交流,也必將為伊春高質量發展提供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成長的舞臺。二是推動嘉蔭口岸復通,推進嘉蔭邊民互市貿易區建設。努力把口岸優勢轉化為發展合作優勢。通過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我們與毗鄰國家邊境口岸通行能力相當以及跨境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積極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支持新型貿易業態和平臺發展。三是加強與俄羅斯比羅比詹等國際友好城市交流合作,健全與江西宜春等國內友好城市常態化聯絡機制,全面落實與廣東茂名對口合作框架協議任務,推動形成一批經貿合作成果。我們要繼續堅持『項目為王』,力爭引進一批具有變革性、牽引性的大項目、好項目,助推全市轉型發展進一步提質增效,充分發揮傳統產業優勢,不斷提昇新興產業能級。以提昇產業鏈、供應鏈水平為抓手,做大既有平臺,創造更多場景,使更多新技術、新產品、新材料邁入國內大循環中,挺進多級大循環的關鍵環節。
三是要更大力度推進科技創新。科技是國家強盛之基,創新是民族進步之魂。報告提出,『搶抓國家實施科技體制改革三年行動契機,加大科技投入,布局建設科技創新平臺,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對於經濟增長來說,科技創新可以提高生產效率從而提昇供給能力和潛在增長率。報告強調,要聚焦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共性難題開展技術攻關,組織實施一批科技計劃項目。特別是要圍繞省『百千萬』工程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重點領域,支持建龍西鋼等企業牽頭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以科技創新為第一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需要一大批既具有科研和原創能力,也能深刻理解、准確把握『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復合型人纔。科技實踐是培養造就創新型科技人纔的根本途徑,報告提出,『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讓科研人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全面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營造熱愛科學、崇尚創新的社會氛圍。加強專業化技術轉移服務機構建設,活躍技術交易市場,為創新引擎增添強勁動力。』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第一動力,人纔是第一資源,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硬實力、軟實力,歸根到底要靠人纔實力』。我們一定要創新體制機制,為人纔的發展提供最為有利的環境,讓人的創新創造纔能競相迸發出來,為城市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科技滋養。
(作者單位:市委黨校)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