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開蝶自來
——我市持續優化政務服務營商環境
建成全省唯一一個全覆蓋的電子政務外網,全市46個鄉鎮(街道)和300多個村(社區)都開通了網上服務站點,實現了政務服務一網通辦;
1381項政務服務事項進駐市政務服務中心,1110項實行『一窗受理』。年初以來辦件40餘萬件,限時辦結率100%,群眾滿意率達到99.9%;
我市營商環境滿意度和變化感知度連續兩年雙列全省第一,市政務服務中心榮獲全省『十佳市級政務服務大廳』;
這一串串數據和榮譽,是我市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成果縮影。
近年來,我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號工程』,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責、部門聯動、上下互動、社會參與、齊抓共管』的營商工作大格局。『放管服』改革效應不斷釋放,政務服務能力整體躍昇,企業群眾辦事便利度和獲得感逐步提高。營商環境持續改善,成為促進我市高質量轉型發展的重要支橕。
跑出便民利企『加速度』
如何實現政務服務一網通辦?記者在市營商環境局了解到,通過配發核心交換機、核心路由器、防火牆、防毒牆等網絡和安全設備,重新梳理各地政務外網架構、IP地址規劃並整章建制,我市建成了全省唯一實現全覆蓋的電子政務外網,讓數字賦能便民利企,跑出了伊春政務服務『加速度』。
目前,全市范圍內縣(市)區政府部門和鄉鎮(街道)電子政務外網覆蓋率已達到100%,市本級政務服務事項網辦率提昇至97.8%;縣市區網辦率均值為96.9%。市級平臺累計受理審批18992件,辦結18748件,比承諾時限提速74.39%。
用數字化打通服務企業群眾『最後一公裡』,『網上辦』『一次辦』『我幫辦』,我市以能力作風建設年為抓手,聚焦問題、優化服務,靶向施策、精准發力,進一步強作風優環境,為辦事企業群眾提供了更加精准、高效、便捷的政務服務。
日前,記者在市政務服務大廳不動產業務專區看到,一位市民僅用30分鍾就拿到了不動產權證書。據市不動產登記中心姜賀賀介紹,他們與自然資源、稅務部門緊密合作,構建起了『前臺一窗受理、後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收費』的運行機制,實現不動產登記『一次取號,一窗受理,一次辦結』,此舉走在了全省前列。他們還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不斷優化辦事流程,通過上門服務、網絡預約、郵寄業務等服務,努力實現『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去年,僅為老人、行動不便人士上門服務就有108次,並多次收到感謝信和錦旗。
為充分釋放政策紅利,該中心已出臺惠民政策和管理制度26項,其中回遷安置房貸款等3項為全國首創、商轉公貸款等8項為全省首創。目前,4大類45項業務平均辦理時間縮短50%以上,其中25項業務實現『全程網辦』,28項業務實現『跨省通辦』。
此外,入駐市政務服務中心的交警、人社、醫保等各窗口部門也都出臺了一系列優化服務新舉措。
以『高效辦成一件事』為主線,運用大數據深化『放管服』改革:目前,我市企業開辦環節由6個減到3個,最快1天辦結;200餘項涉稅業務網上辦,80%以上稅務事項可手機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平臺,審批時限由300多天壓縮到70天以內;市本級行政權力事項由3685項壓減至3210項;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由148項壓減至96項;全面推行行政審批信用承諾制,通過實施容缺受理、告知承諾制、承諾即開工、辦照即經營、承諾即換證等措施打造極簡審批模式。
架起政企『連心橋』
如何親商安商?如何讓營商環境更有溫度?
抓項目就是抓發展,項目建設是戰場,是賽場,更是檢驗乾部作風的考場。為推動投資項目盡快落地,我市按照領導責任、工作推進、考核評價、督導問責『四個體系』的工作要求,堅持『一線工作法』,成立了省『百大項目』專班、建立了項目『六個督促』推進、『1+1+1』項目包保、『投筆筒』式同頻審批等機制,做到市委常委、市政府班子與縣市區主要負責人三級聯動,各級審批部門同時開始審批。如今,全市上下各級『首席服務員』俯首下沈,架起政企『連心橋』,確保『開春即開工』。
在我市132個省『百大項目』和市級重點項目各項審批環節中,建設現場上,都有『首席服務員』忙碌的身影,他們及時解決建龍西鋼、伊春特色農林產品現代農業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審批和推進發展過程中的難題,為企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鐵力市緊緊抓住國家加快恢復生豬產能機遇期,先後招引落地了投資20億元的金新農和投資3.5億元的新希望兩個生豬養殖項目。項目達成意向後,鐵力市首席服務員立即與項目投資方對接了解服務保障需求,建立了『一企一卡一冊』,並為項目投資方提供全生命周期『領辦、幫辦、代辦』服務的『保姆式』專班機制,做到承諾即開工。尤其是在金新農項目落地伊始,就密集打出『組合拳』,力破限制企業發展的『痛點』『堵點』『難點』,最終企業成功落地。
春江水暖,見微知著。營商環境的改善,企業感受最深。通過細致入微的工作,新希望集團項目投資方決定,由最初計劃投資1.5億元增加到3.5億元,成為了全省第一家當年建設、當年完工、當年達產的在建大型養殖企業,創造了『鐵力速度』。
今年,市自然資源局為每個縣(市)區都安排了『首席服務員』,多次深入一線了解項目手續辦理情況,及時化解項目審批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比如,在供地手續辦理之前,采取『投筆筒』式服務,在建設單位辦理其他部門要件時,提前並聯公示,僅此環節就能節省10天時間。截至目前,市本級『開春即開工』項目自然資源環節審批手續已全部完成,積極保障了項目早開工、早落地、早達效。
12345熱線成為『總客服』
人人關乎環境,處處維護環境。營商環境的改善,不僅僅局限於企業具體事項上,而是將它延伸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12345熱線作為我市政務服務的『總客服』,今年1月在全省范圍內首家啟動新版熱線平臺試運行,這個熱線將如何成為企業和群眾的連心熱線、暖心熱線、貼心熱線?
市營商環境局副局長劉立峰介紹,12345熱線高標准建立了『受理、交辦、督辦、反饋、考核、回訪、評價』的全流程工作閉環,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讓群眾和企業少跑腿,讓信息和數據多跑路,實現全天候服務、全渠道受理、全方位辦理、全過程監督。
而這『一站式』服務的背後,則是延伸覆蓋全市近1000個承辦單位,涵蓋原來39條熱線的『一號響應』。
『群眾呼聲就是第一呼聲、群眾滿意就是第一標准』『熱線要熱、辦事要實』。如今,『有問題,就撥打12345』『12345真管用』成為了林城百姓普遍的心聲。截至目前,『12345』熱線已接聽來電26219次,交辦熱線工單14986件。
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優化營商環境永遠在路上。我市將嚴格落實省委『四個體系』要求,以開展能力建設作風年活動為契機,以目標倒逼責任,以監督倒逼態度,以實績倒逼進度,聚焦市場主體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不斷推出有含金量的改革舉措,打造高效便捷的政務環境、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開放便利的投資環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環境,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不斷提昇市場主體和人民群眾辦事便利度、獲得感、幸福感。
水深魚極樂,林茂鳥知歸。營商環境是最好軟實力,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昇競爭力。我市將持續打造營商環境,張開雙臂歡迎更多的企業家來伊春投資興業,互利共贏,共創美好未來。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