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節回家,二姨正在家裡幫忙秋收。說是秋收,不過是門前屋後的園子,面積雖小,卻也需父母按時序勞作。新鮮蔬菜『快遞』開張,我便再也沒去過樓下的蔬菜店。秋天更是收獲滿滿:大大小小的胡蘿卜裝了幾筐;白菜醃完兩缸酸菜還剩不少;幾壟黃豆,夏天我還下狠手揪了許多青青綠綠的嫩豆子,剩下的乾豆子也夠我喝上一年豆漿。
幾位花甲老人在院子裡挖了一個大坑,青蘿卜、紅蘿卜、胡蘿卜……總之那些長得好看的蘿卜統統就要以土掩之,與我暫別。看著剩下的歪瓜裂棗朝我咧嘴笑,我不禁撇嘴:『種了一場地,到秋天就不能吃點好的?還不如去市場買呢,好看還方便。』
可我媽的理論是,不緊著不好的先吃,那是浪費可恥。我以為質朴的勞動人民都這樣,扭頭往門外走,卻發現鄰居扔在門口准備喂馬的白菜葉都比今晚我們准備吃的面相上受看許多,剛剛的自慚形穢馬上消失得無影無蹤。
對於北方人來說,寒暑交替,四季分明,原本只在秋天收獲的果實,如今不管蔬菜還是水果都能在貨架上任意選購。對於我這種只享受勝利果實,未遭受勞動辛苦的人來說,這個秋天的收獲似乎與我無關。
記得小時候,別說是現在這些漂洋過海來到我們餐桌的進口水果,像荔枝、芒果這樣的水果東北也少見。親戚外出旅游,千裡迢迢的帶回來,往往已經變了味道,可吃在嘴裡,依舊帶著好奇心下的獨特香甜。
發達的交通,先進的保鮮技術,的確是今時今日的便利幸福,可同時讓我們對收獲、對時令不再有那麼明顯的激動。秋天少了一份豐收的喜悅,它的美被剝奪了一部分。
不止是在這個秋天,我兩手空空。我不知錯過了秋天,重復的日子把季節過成一天,那些被虛度的時光,如同秋日裡被忽視的果實,本可以沁人心脾,撫慰人心。
汪曾祺在《淡淡秋光》一文中描寫了秋葵、木瓜、佛手、秋海棠等物,尤其對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的梧桐分外喜愛,小小的梧桐籽炒食後格外酥脆,用梧桐葉柄磨墨後寫出來的字特別好。他寫道:一到梧桐落葉那幾天,我們的書包裡都有許多梧桐葉柄,好像這是什麼寶貝。對於這樣毫不值錢的東西的珍視,是可以不當一回事的麼?不啊!這裡凝聚著我們對於時序的感情。這是『「俺們的秋天」』。
尊重時序,敬畏自然,也是一種認真的生活態度吧。
春種,夏耘,秋收,冬藏。四季輪回,生生不息。我想,待到冬天,那些掩埋在土下的好看蘿卜們神奇地沒有一點凍傷,吃在嘴裡仿佛有了冰雪洗禮的爽脆,我要用心感受屬於彼時秋天的收獲,屬於此地秋天的味道,更會期待下一個春天的播種。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