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雍也》有曰:『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懮,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大意是,顏回居住在陋巷裡,每天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懮,以讀書為樂,且樂此不疲。孔子誇獎他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竹籃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巷子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自己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甚是令人稱道!』
對於讀書的樂趣,不僅顏回深有體會,朱熹也是感同身受。朱熹說的更是妙:『讀書之樂樂何如,綠滿窗前草不除;讀書之樂樂無窮,撥琴一弄來熏風;讀書之樂樂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朱熹認為,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春天,讀書的樂趣,好比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夏天,更能體會讀書的樂趣,在北面的窗戶下閑適地躺著,沐浴清風,就像遠古時候羲皇時代的人一樣逍遙自在。那讀書的樂趣是無窮的,好比沐浴著煦暖的南風,用瑤琴來彈奏一曲;秋天,大自然無處不含有冷清的意味,一片蕭瑟的景象。而借著床旁一盞矮燈來夜讀,其讀書的效果事半功倍。那讀書的樂趣很令人愉悅,好比在高遠的秋夜裡,舉頭賞玩明月;而在冬天,花草凋零,江河乾涸,群山枯槁,坐在這遼闊的天地間,展卷,燈光搖曳,地上的火爐裡,炭火燃燒,鍋裡正在煮著茶,一邊品茗,一邊讀書,別有一番暖意在心頭。其中的讀書之樂,就在這冰天雪地間,欣賞朵朵盛開的梅花,從中總能體會到天地孕育萬物的造化之妙。
無論是《四時讀書樂》還是《論語·雍也》,其目的大抵都是在勸學。它們擺脫了那種世俗的讀書做官、光宗耀祖的腐朽思想。而是在宣揚讀書的高雅情趣,不以功名利祿為引誘,『不為五斗米折腰』的風骨。
先賢們這樣喜歡安貧樂道,願意在心靈上築起一畦田,用一簞食予以精神慰藉。也許他們更加懂得『尺璧非寶,寸陰是競』的道理吧?
然而,我不敢說『英雄所見略同』,卻也體會到了人生只有讀書是最好的事!少年時,我讀的第一本書是《烽火少年》。那是一本從伙伴手中借來的小人書。借來閱讀,勢必受到時限的敦促,我必須秉燭夜讀,快馬加鞭,只爭朝夕,在有限的一天內,把它讀完。於是,我廢寢忘食的讀,媽媽在一邊催促吃飯,我嫌媽媽囉嗦,就藏在糧倉裡閱讀。一天沒有進食並沒有感到餓,當我把它讀完,就像吞下了一塊『葡式蛋撻』那樣爽心熨帖,甜至心裡,齒脣留香。書,它不食物,卻能慰藉精神。
後來,我離不開這種精神食糧,閱讀成了一種生活習慣。從閱讀小人兒書開始,延伸閱讀名著、經典、百科,書籍讓我的精神更加豐腴、蓬勃!漸漸地,我喜歡上了創作,希望在心靈上築起一畦田,期待綠草長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當我看到諸多報刊,被我用心靈築起一畦畦田地上,那字字像棵棵禾苗,以蓬勃的姿態,反哺人們精神時,別提我的內心多麼的激越。
當一些人消極地妥協命運的時候,我並不相信手掌紋絡裡的宿命,我卻相信被手掌緊握的筆,以犁樺的篤定,執著前行。就像農夫那樣,勤奮耕耘,以心為畦,耕出一片豐登的五谷,耕出『以稻為道』的山嶺,耕出『以德載道』的人生,然後收獲良知,並以一簞食充實自己,以饗讀者,慰藉每一個飢餓的人生。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