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3月20日電(記者 王建 楊? 苑欣芳)『科技范兒』更足,『綠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優質種子更加『吃香』……萬物復蘇的春天,有『中國飯碗』之稱的中國產糧第一大省黑龍江,春耕的新變化正展現出黑土地新的生機活力。
在虎林市金健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院裡,數臺大型農機具已檢修好。登上一臺拖拉機,理事長李文勝給記者演示衛星定位功能:『這個屏幕可以顯示拖拉機的位置,比如我們要求播種間隔18厘米,那前後絕對差不了,保證精量播種,比以前小四輪播種效果強多了。』
科技的力量正改變傳統的備春耕方式。過去水稻催芽,農民都是在自家屋內用塑料布、棉被保溫,費心勞神,且出苗慢、出苗率低。如今,水稻智能化催芽在黑龍江已廣泛推開。
在雞西市雞東縣金達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李永男邀請記者參觀水稻智能程控催芽車間:『瞧,每個箱體內有多個感溫探頭,探頭采集的數據傳輸到顯示儀上,然後再傳到電腦上,工作人員在電腦邊就能控制箱體溫度,實現恆溫。』
近年來,黑龍江持續向農業科技要產能,實施『藏糧於技』戰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左右,水稻智能化催芽車間有1000多個。
黑龍江省海倫市東風鎮育村農民雷青在選優質大豆品種。新華社記者王建攝
以前為了增加產量,不少農民患上了化肥農藥『依賴癥』,隨著市場對高品質農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開始使用有機肥,產『綠色糧』。春節過後,綏化市慶安縣久勝鎮久陽村村委會主任孫廣帶領村民來到哈爾濱市一家有機肥生產企業考察,預訂了4000噸有機肥。
黑河市孫吳縣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輪作,在減少化肥的情況下,產量不降反增。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說,2017年種玉米的地塊,2018年種大豆,每公頃化肥使用量減少200多斤,去年大豆畝產量達到400斤。
近年來,黑龍江省推進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農業『三減』。2018年,黑龍江省農業『三減』高標准示范面積達到3500萬畝,今年預計達到4000萬畝。
產出好不好,種子很關鍵。品種紛雜、育種能力弱等制約農業發展的狀況正在改變。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秦家村,種糧大戶崔明在育秧大棚裡忙活起來。春節後,崔明就預訂了100多畝的『綏粳18』長粒水稻品種。『過去種植圓粒品種,現在要想賣上好價格,就得選擇優質品種。』崔明說。
海倫市前進鎮自新村大豆種植戶付正武種了4000畝大豆,品種是東生7和東生17,畝產量達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
海倫市糧食局局長陳英健說,過去每到備耕時期,農民選豆種往往不知道選哪個好,如今大豆育種研發能力提昇,有了更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中科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繁育的東生系列在海倫種植面積已達80%以上。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