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倉
母親12歲的時候就帶著6歲的妹妹,挑起了持家的重擔。17歲那年,趕上八路軍征召女兵,為了照看年幼的妹妹,她只能放棄參軍的機會。19歲結婚,那時由於我父親先在北京讀書,又於1949年參軍、後來又參加抗美援朝等,母親實際是在婆婆家做了10年的『媳婦』。1956年纔得以隨軍。1958年春,懷裡抱著不到6個月的大女兒跟著轉業的父親來到了『北大荒』,1959年底,又帶上不滿周歲的我,隨父親來到伊春。
母親2009年11月30日去世,在伊春生活了整整半個世紀。
老人一輩子操持家務,相夫教子,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全部的心血和愛都獻給了努力工作的丈夫和她的三個兒女。
如果說,我們一家人對伊春林區的開發建設作出過貢獻的話,那麼我的母親就有一半的功勞。
父親先後在鐵路和地方的商業部門工作,軍人出身的他,一心撲在工作上,無暇顧及我們的家。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工資就幾十塊錢,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纔漲到70幾塊錢。回想起來,父母的日子,過得緊緊巴巴,每逢年節,還想著給在河北老家的爺爺奶奶和姥爺多寄幾塊錢,日子就顯得捉襟見肘。然而,這樣的日子,母親憑著勤勞和堅強,硬是熬了過來。
母親是舊社會過來的人,是曾經裹過腳的女人。但她很要強,做臨時工、拉小推車,走起路來誰也落不下她,搬搬扛扛照樣頂一個。
母親做過不少的臨時工,我清楚地記得母親凌晨2、3點鍾起床,急匆匆穿上衣服去百米外豆腐坊上班的情景,清楚地記得母親坐在炕上,低著頭給一大堆的勞動服上扣、鎖扣眼的情形,清楚地記得母親坐在灰塵嗆眼的板棚子裡手撕破布的場景……母親做過的臨時工,最清閑的當屬在一家商店裡當保育員。
母親總是不肯閑著,每到冬天,常和鄰居一起去山上揀燒材;秋天幫著父親拉秋菜,去十多公裡外的農業社蹓土豆、揀黃豆。每次揀回來的豆莢,扒出來的黃豆都有小半袋。有時還跟鄰居一起上山采蘑菇和榛子;到了春天,一趟一趟地從待倒運的原木上扒樹皮,涼差不多乾了的時候再整整齊齊的碼上小垛……為了省下買煤的錢,母親竟揀了二十幾年的煤核——我清楚地記得距我家不遠處的鐵路機務段,每天不斷地有火車頭在這上煤加水。卸下的爐渣中,常有未燃盡的如草莓大小的煤核,母親就一粒一粒地揀,運氣好時,工人師傅推出來的煤灰裡或者能揀到幾塊饅頭大小的、冒著煙的煤核。不管春夏秋冬,母親幾乎是天天去揀——我記事起,爐子燒的都是母親揀回來的煤核。
母親30歲時得子,先後生了4個孩子,老四沒有幾個月就夭折了。她把這三個孩子當成命根子。既十分疼愛,又嚴格要求,特別對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比如接大人盛的飯碗要用雙手來接,走路不要來回晃悠,家裡來了客人要有禮貌等等。誰要是犯了這些規矩,都得陪著挨訓。
長大後讀《弟子規》,纔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正是母親的嚴厲,纔使我養成了終生受益的一些好習慣——小時候,大人們都誇我仁義。長大後,以禮待人得到了別人的尊重。
母親一生乾淨利索,為人和善且心靈手巧。
1986年的一場大火,結束了我們住了27年的泥瓦房歲月。想想那不足30平方米的家,到處充滿著溫馨。屋裡所有的物件總是那樣整齊,室內的一切陳設都纖塵不染,就連挑水用的水桶、扁擔都有固定的地方。
母親做飯非常好吃,從不糊弄。每逢過年,必做紅燜肉、蒸肉片、炸丸子、炸千子和夾著豬肉的白菜卷。母親做的紅燜肉,端上桌來在盤子裡是個方形,上邊的肉皮紅而亮,只隱約看到連著諸多小塊肉的肉皮似斷未斷的刀印來……平日裡,母親也總是變著法子粗糧細作,那個年代的艱辛和尷尬,總能讓人淚眼盈眶。但老媽的味道,一輩子都忘不了!
母親的針線活是出了名的。困難年代裡,大都穿過帶補丁的衣服,我們家更不例外,但在我的記憶中,凡是母親補過的衣服,乍眼看是看不出來的,有時經過母親的翻新處理,穿上去顯得更好看。母親七八十歲時候,還能給我做的呢子大衣、緞面棉襖、高腰棉褲,我一直留著,有的還依然使用著,每每看到這些,就覺得母親,還在。
母親在那個泥瓦房中營造的家,給我們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憶,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溫暖和力量。在母親的殷殷呵護下,我們長大成人了。可是勤勞、善良的母親又把愛心轉到了孫子、外孫女和外孫子身上。一晃兒孫輩們一個個地在母親的身邊長大,上了大學,母親的心裡別提有多麼的高興。
母親八十壽誕時,我們請了母親的老親家、老鄰居、老同志。請時任市文聯主席的葛維舉撰賀聯,再紅老師題寫:勤儉持家八十載修來萱壽躍日月;含辛茹苦三萬天贏得母儀蔭子孫。
2010年8月22日,我們將父母親遷入新墳,合葬在殯儀館的公墓。
紀念碑文為:吾父少投革命戎馬倥傯無私為民雖有大纔卻忍辱負重亮節高風堪為楷吾母相夫扶子節儉持家含辛茹苦和睦友鄰雖無工作卻贏得眾口皆碑為母儀吾輩當思教誨不止省三生益子孫。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 ||||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 ||||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 ||||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