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當前的位置 : 東北網  >  伊春新聞網  >  林海濤聲  >  散文欣賞
難忘的知青歲月
//story.dbw.cn  2019年03月20日 10:01:50

    1969年3月26日,對於我們烏馬河一中69屆畢業生是個終生難忘的日子——
    50年前的這天,我們從學校走向了社會,踏上了人生旅途的新征程。按著區革命委員會的統一安排,我們被分配到區『五·七』乾校,接受貧下中農再教育,知青生活正式開始。那天上午,我們六個班級的近300人排著整齊的隊伍,胸前戴著大紅花,在熱鬧的鑼鼓聲中,浩浩蕩蕩地邁進『五·七』乾校。在乾校的大院內,受到了『五·七』戰士的熱烈歡迎,乾校領導還為我們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大會。我們每個人都心潮澎湃、熱血沸騰,決心在『五·七』乾校這座革命大熔爐裡百煉成鋼。
    我們分別被分配到『五·七』乾校下屬的各個連隊。一連和二連是農業連,主要擔負糧食作物的種植,如小麥、大豆、玉米等。三連的生產經營范圍較廣,有基本建設,多種經營等。四連屬於綜合性連隊,隊址在農豐,距離區內較遠。另外還有幾個直屬排,如機械排、大車排、果園等。乾校食堂、醫務室、小賣店等也有69屆知青。
    『五·七』乾校距區內較遠,有大約5裡多,那時上下班多數都是步行,家裡有自行車的騎著車子來回通勤,大家都特別羡慕。每天雖然只掙一元錢,一個月工資纔30元,但全體知青乾起活兒來都乾勁兒十足,從來不講價錢。中午休工後,食堂的幾個賣飯口排起長隊,饅頭是自己種的一籮到底的小麥粉,蔬菜、粉條、豆腐都是自產,就連豬肉也是知青自己養的當年豬。一大碗香噴噴的豬肉燉粉條大豆腐,五個大饅頭用筷子穿成串兒,把我們吃的滿頭大汗。每天的午飯也是我們一天最期盼的時刻。
    一到春季,機械排的知青拖拉機手駕駛著紅色的東方紅拖拉機,在廣闊的大地松土、打?、播種。鏟地的季節,大家每人一條?,小麥地綠油油的一眼望不到邊,20多人你爭我趕,累的汗流浹背,但是男女搭配,乾活不累,先鏟到地頭的男同志主動幫助女同志鏟。休息的時候,大家有說有笑,無比開心。
    到了秋天,金黃的麥子,顆粒飽滿的大豆、玉米都開始收割了,知青們拿起鐮刀,每天早起晚歸,奮戰在田野裡,讓勞動果實顆粒歸倉。
    經過幾年的鍛煉,我們從一個五谷不分的學生,成長為一個熱愛勞動、身體強壯的小青年。幾年中陸續有的參軍到部隊,有的被選拔到區醫院從事醫務工作,有的走向學校當了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69屆知青被招收到區內的許多單位和行業。大修廠、汽管處、貯木場、綜合廠、森調隊、工程處、商業、糧食、各林場、公檢法、區機關等,到處都有我們的身影。
    我們69屆知青為全區的林業生產和經濟建設貢獻了自己的青春和力量,69屆知青同學也有的調入到其他區局和市裡一些單位,在工作崗位上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彈指一揮間。從1969年3月26日我們畢業下鄉到今天,轉眼間過去了半個世紀。50年的風雨兼程,50年的歷盡滄桑,想當年英俊瀟灑的小伙兒、貌美如花的大姑娘,都變成滿頭白發的大爺大媽了。同學中有的已70歲高齡,最小的也已66歲。
    人到70不算老,奔向百歲乃英豪!我們要保持良好的心態,活出健康,活出自信。堅持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鍛煉方式,合理膳食,注意調養。習近平總書記為我們描繪了『兩個一百年』的宏偉藍圖,到第二個一百年即2049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周年,那時候我們69屆同學最大的正好一百歲,最小的也96歲。為了實現這個目標,同學們,加油吧!(王繼海)

作者:  來源:林都老年  編輯:李春紅

  

嚴格遵守保密法律法規,嚴禁在互聯網發布涉密信息。
伊春新聞網 違法和不良信息  舉報電話:04583608537  舉報郵箱:baitiebin@163.com  舉報受理和處置管理辦法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者證件號:黑B2-20080973-1 國新網許可證編號:2312006001  哈公網監備23010002003717號
版權所有:  黑龍江東北網絡臺   中共伊春市委宣傳部    伊春日報社主辦    yichun.dbw.cn